向上滚动浏览全文↑↑
在年的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最新的区域发展战略被表述为“一区两群”。所谓的“一区两群”即指主城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
一圈两群布局
这是全新的布局。在主城都市区中,除了传统的主城九区,还包括涪陵、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和万盛经开区等13个区(经开区)。这打破以以往渝西作为单独片区的布局。将环绕主城近郊的13个区统一纳入了主城都市区。
都市区的概念,弱化了以往主城区与环城近郊非主城区的区别,强化了环城近郊各区融入主城区发展,强化分工协作、一体化发展的共识,将共同推动重庆建设国际性大都市。
为了表述方便,我把主城都市区范围内除主城九区外的13个区,统称为环城近郊区。近年来,环城近郊各区得到了飞速发展。年,环城近郊片区经济总量达到了.55亿元,与主城九区差距不到亿元,而常住人口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主城九区,约占全市三分之一还多。如果合计计算主城都市区,年经济总量达到了.77亿元,最新数据年末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万人。如果仅以主城都市区来比较,超过亿元的总量在全国各大城市可以排到第6位,高于武汉、成都、杭州等城市。
在环城近郊的这些区里,经济总量最大的是涪陵和江津,这也是重庆除渝北、九龙坡、渝中、江北外,仅有的2个经济总量超过千亿的区县。涪陵区年GDP达.66亿元,江津区达.74亿元,分别排在全市第五、六位。涪陵区上升势头明显,年直辖时排全市第8,已经上升了3位。而江津区与直辖时相比,出现了先降后升的波折,年江津区仅次于渝中排第二位,之后一度下滑至第8位,近年有又回升至第6位。涪陵和江津,都是传统的工业大区。涪陵区的化工、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等具有较强的实力,培育出了如太极实业、涪陵榨菜、涪陵电力6家上市公司,是除江北、渝北外上市公司最多的区。江津区的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食品产业、新型材料也具有不俗实力。在政策上,这两个区都被纳入了重庆综合保税区,是除沙坪坝、江北、渝北外仅有的2个综合保税区。同时,两个区都有长江水运之利,珞璜港、涪陵港都是全市重要的长江航运港口。在融入主城方面,江津正在建设轨道交通5号线,涪陵已经通达动车。总之,这两个区都是既有独立作为大区的实力,也有快速融入主城的便利。除此以外,永川区和合川区年分列第8和第10位,经济总量都在亿元以上。
拥有两江四岸的涪陵城区
总体来看,环城近郊各区,在全市排前10位的共4个区,排11—20位的共6个区,排21—30位的还有2个区。环城近郊各区,大部分经济实力都排在了全市前20位,相比其他版块,总体实力比较均衡。大体上,我们可以将这13个区分为四大梯队,第一梯队是涪陵、江津,第二梯队为永川、合川,第三梯队是长寿、綦江(含万盛)、璧山、荣昌、大足、铜梁,第四梯队为潼南、南川。
江津城区
放眼未来,环城近郊13区无疑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按照打造主城都市区的布局,环城近郊各区都是未来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战场,直接处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范围内,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布局、产业引进、人口吸纳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