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璧山县 > 璧山县资源 > 重庆最偏最穷的乡镇,究竟发生了什么

重庆最偏最穷的乡镇,究竟发生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2/8/31 14:58:51
大山深处的九坪村作为一名职业小说写作者,捕捉和找寻故事可以说是我的本能。上周,前往巫溪红池坝镇采风当然也没有例外。故事开讲前,先说背景。红池坝镇地处巫溪、云阳、开州三区县结合部,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户,贫困发生率达20.5%,是真资格的“深贫堡垒”。年重庆启动脱贫攻坚战,划定的18个深度贫困乡镇中,红池坝镇名列倒数第一!当地的干部群众在这里的生活面临“六重大山”,即:收入难,饮水难,出行难,通讯难,看病难,住房难人均元的纯收入,长年“三大坨”(即包谷、红苕、洋芋)裹腹的日子,真可谓是苦不堪言,挣扎求生,看不到出路。红池坝镇村民的艰辛日常但是短短三年时间,红池坝镇的13个村寨却发生了蝶变。市长唐良智先后6次来到这里,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坝,最近的一次,在海拔多米的九坪村,眼望“微田园”里吐露新芽的红薯苗,市长不由发出了感叹:“换了人间!”华侨村巴渝民宿度假酒店而这次我一起同行的作家张卫,在他8日发布的公号文中,用穿越了三百年历史的眼光,眺望见了红池坝镇乡民,自“湖广填四川”以来,头一回绽放的笑脸。详见:湖广填四川三百年来,我眺看巫溪九坪村这三年的笑著名影视评论家毛尖赞扬大热的电视剧《山海情》时曾说,脱贫攻坚就是一首史诗,沧海桑田,开天辟地,苍莽大地,赤土赤子,赤身搏贫困,堪称国家行动,充满了社会主义的能量和淳朴……而6月2日到4日,在这史诗发生的第一现场,我格外关心的是这首史诗中的人,他们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最真实的想法,最关心最担忧最满意的,又是什么?迁坟的故事第一堂“震撼教育”,来自通往九坪村的盘山公路。2日下午,在早晨从市区出发后一路狂奔的八个多小时后,我们的采风团深入红池坝镇地界,掠过茶山村,向九坪村挺进。道路蓦地变窄了一半,只剩4米多宽,并且如同最细小的盲肠一般,沿着二三十度的坡度,曲里拐弯地攀缘而上。我们的考斯特中巴陡然变得如北迁大象一般笨拙,好几转弯处都陷入了死角,踯躇不前。我惟有暗自祈祷,千万千万不要遇见会车,那一定会将我们逼下回不了头的悬崖!晚饭后,在九坪村的村路上散步。请打消你关于“村路”的所有想象,那是一条泛着幽光的柏油路,铺着优质沥青,被刚刚落过的一场下雨打湿。同行的华侨城的小伙儿,北方人的宽脸膛,一眼可见的干练作派,一问果然是退伍出身。说起他们在这里投建的华侨城巴渝民宿项目,有点滔滔不绝。3年来,华侨城等三方,已投资数亿元,占地余亩。放眼望去,几乎看不出与那些著名景区中高端度假村的区别。傍晚的巴渝民宿度假村小伙儿告诉我,三年前,当他们基建的队伍拉来,几乎当场傻眼。私心的想法,就是索性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搬运上山来的挖挖机、钻孔机等施工设备,送给镇里算了。没电,缺水,加上那销魂的魔鬼山路(那时还是纯粹的土石路),完成施工几乎无法想象!但三年下来,“华侨城巴渝民居”还是像模像样在这群山的环抱中完成了。路灯用的是洋气的太阳能,荧光之下,几乎没法看清小伙儿和他身边同伴,相比从前黑了几个色号的面皮。过去三年,他们最多两周才能回城一趟,每次离家,老婆都不会忘记将自己防晒霜匀出一份,打包进行李。华侨城的建设者们早已和村民打成了一片和这些外来的开拓者不同,九坪村村主任陈林是土生土长的巫溪人,他从龙湖地产辞职回乡,高票当选,没想到落到手里的头一个任务就是为“巴渝民居”开发劝人迁坟。红池坝镇原本就土地破碎贫瘠,“山高峡深一线天,九山微水一分田”,但田间地头,我们仍然频繁可见高耸的坟头。虔诚的乡民,出于他们朴素的信仰,将最好的风水留给了自己的祖先。但发展却需要死人为活人腾地方,陈主任投身到了挨家挨户劝人迁坟的游说中。我问他:劝说困难吗?一脸敦厚的陈主任答:不堪回首!现在简直有点想不起,当时我都是怎么过来的……我接着问:劝不动怎么办?陈主任答:我当然知道劝人迁祖坟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事儿,实在没法了,我就会搬出我二姨。陈主任的二姨叫段绍玉,解放前曾是当地出了名的“白毛女”,1年入党后,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3日我们和二姨拉家常,81岁的她耳聪目明,对答如流,很容易就能想象,当这样一个有分量的人物来到你家的厅堂游说,会是一个什么效果。就这样,姨侄联手,3个月的时间里就实现迁坟多座,为“巴渝民宿”的顺利开工扫平了道路。卫生间的故事县委常委兼红池坝镇党委书记王仕杰,以前是巫溪的副县长,驻扎红池坝镇以后,卸去了“副县长”的名头,他对我们开玩笑说:现在,我就是个裸常委了。饭桌边坐下,王常委开口也说起了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他在读大学时看到的。讲的是一个伦敦的乞丐,在市区最繁华的广场边自作主张地划出一块地盘,开始乞讨的事业。这个几乎没人留意的乞丐,真算得上持之以恒,不知不觉就在那地头乞讨的几十年。在英国,有条法律,就是乞丐连续在某个固定地点乞讨25年以上,他脚下的地盘将永久归属于他。结果当伦敦市政府整治广场环境,发现那个乞丐已拥有他脚下的土地,没别的办法,市里只好出高价,欲收回那块公用空间,但那乞丐却死法不从,即便喊价已高达数十万英镑,他也不愿放弃自由自在的乞讨生涯,“我拿这么多钱来干什么?”那了个乞丐反将了市里派去的游说人员一军。这场在一名乞丐和庞大政府间的战争,就这么无限期地搁置了下去,直至那名乞丐寿终正寝,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一幕发生了:他竟将他赖为生的那块黄金地盘,回赠给了政府!王常委说,这个故事深深根植在了他的心中,随时随地在提醒他,要尊重属于每一个独特个体的权利。大山深处有人家刚下红池坝镇,乡亲们大多不认得他,他走村串寨,每到一处,屁股后面都跟慢慢跟上来一只小小的部队。那些村民们和他保持着十几米的距离,怯怯地问他:你是记者吗?我们有话想跟你说。他乐得村民们有这个误会,继续将记者扮演了下去,当所有人都围拢过来,嘟嘟哝哝说个不停,他也仍然不去打断他们。他对我们说:他们抱怨的,无非是扶贫政策的阳光雨露,没有洒到自己头上。我的想法就是,你得让他们把不满足说出来啊,统统说出来,我们的工作才好展开啊!三年过去,王常委说:现在我下村,结果怎么样?就几乎再也没人围上来诉苦了,远远看见了,都是笑脸——这就是之前让他们充分表达的好处。春来九坪村现实的复杂和难度,永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是王常委驻镇工作以来最大的体会,他说起的一个卫生间的故事,让我们陷入了沉思。这次脱贫攻坚,镇里对住房困难的村民推出“幸福家园”计划,分村为他们建成了“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住房,配备了厨具、床上用品等,让他们在交通和出行便利的地段安上了新家。哪曾想某村的一个村民却死活不愿入住,问他为什么,他给出的理由令人啼笑皆非:你们那房子太不像话了,怎么可以把厕所安在屋里头!那不臭死个人啊?我从前的茅坑都在院坝后头的……最后怎么办?王常委告诉我们,他们真的“迁就”村民,将那户的卫生间建在了房子外面。王常委说:脱贫攻坚,解决实际问题,有时候真的需要智慧。我说:点滴之间,我感受到的,其实是你们以人为本的关怀之心。落地窗的故事九坪村边,一个陡峭山崖边,建起了座观景台,起名叫“凌云阁”,这个村子里的制高点,有点儿接近解放碑的会仙楼,登高可一览红池坝镇的连绵群山。“红池云乡”已获批国家AAA级景区凌云阁边有间民宿,实际是村民在自建住房里延伸业务,花20万建了3层楼后,又花10万进行了改装(政府补贴5万),眼下可为前来的游客提供10间住房。进房参观,我们惊异地发现,临崖的房间居然装了落地窗,还配备了豪华浴缸。完全可以想象在其中发呆泡澡,“一片葱茏飘绿雨,满目苍翠入画来”的惬意。民宿的主人是一名段姓农妇,黧黑的脸庞接近于泥巴的颜色。面对我们这群文化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追问,她只是局促地搓着一双大手,羞涩地冲你笑出一口大白牙……那么问题来了,这么时髦的想法,背后的高参究竟是谁?九坪村新貌3号、4号在金竹坪村,我们又见识了“金竹晓读”、“金竹柳舍”,雅致的名字背后,是有滋有味的民宿和农家菜馆。那里风味十足的洋芋粑粑、应季野菜、跑山土鸡,时常引来周边县城里的饕餮之徒,我问菜馆的老板:平时客人多不?老板答:中午、晚黑,平均都有四五桌的样子,每桌消费三百到五六百不等。旁边有人当场揭他老底:以前的贫困户,现在都有两辆车了,你说赚钱不嘛?老板听言,笑而不语。我们惊叹于店内仿古家俱的品味,对金竹坪成立村民合作社,联手发展乡村旅游的创意啧啧称奇,这背后助力的,又会是哪一个?不卖关子了,那人就是红池坝镇的副镇长乔梁。用他的话来说:红池坝镇要吃上旅游饭,吸引城里的游客来耍,首先你得弄清楚城里人究竟要什么,喜欢什么吧。而我恰恰知道这一点。这个精干的汉子,曾在市交委挂职几年,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和热情,连续三天领着我们在九坪、茶山,还有金竹村反反复复地转悠,有些迫不及待地要将“红池云乡”这个刚刚获批的AAA景区推销给我们。沿途的村道边,书写着他们将村庄变景区的决心:畜禽入圈,柴禾归位,瓜豆上架,蔬菜成行,卫生上榜微田园里瓜果蔬菜,排列得比花园还要整齐和漂亮。他透露,这个概念还是王常委特意从日本引进的。美丽“微田园”“搞旅游,对红池坝的村民来说,完全是大姑娘出嫁头一遭,观念改变是关键!”乔镇长告诉我们,很多时候,他都不得不撸起袖子亲自上阵,落地窗的设计方案,村民合作社的框架,都出自他手,连那几把道地的仿古家具,也是他上网淘来的。工作以外,乔镇是个性情中人,4号那个周末,他特别兴奋地宣布:送走了你们,再回镇上开个会,就终于可以回县城看儿子。我儿子在巫溪可是个名人哦,他上幼儿园时参加运动会,跑步赛的时候把裤儿都跑落了,结果那段视频在巫溪电视台播出来,一下就火了……巫溪县城离红池镇开车要3个半小时的车程,乔镇长要回家看一趟儿子,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放飞希望茶山村的中央有座建筑特别引人注目,外形是典型的川东民居,却有一个特别高大上的名字:茶山书院。那是红池坝镇的振兴者们,从过去闲置的一间C级危房改建而来。书院内布置了一个脱贫攻坚的展览馆,展览结束的那面墙上,陈列了一大片密密麻麻的照片,远望人山人海。王常委深情地说:上面记录的,都是过去三年来,为红池坝镇奔忙、出力的人,他们中的每一个,都不应该被忘记!是的,这部“山乡巨变”的动人故事,说到底,都是由万千奋斗者写成的。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shanzx.com/bsxzy/1199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