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重庆市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经验总结复制推广现场会在重庆科技学院召开。来自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代表和参会企业代表一起,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产教协同育人、吸引高层次人才和服务先进制造业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
本次活动中,参会高校、企业代表参观了重庆科技学院办学成果展览馆、稠油实验室、石油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冶金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中心、中冶赛迪国家工程中心、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等项目。
“近年来,学校围绕重庆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技术创新需求,聚焦应用技术研究,在页岩气开发、航空磁性材料、垃圾焚烧发电、在线检测、安全生产等领域形成了系列科研成果。”重庆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刘东燕介绍。
重庆科技学院会议论坛环节,重庆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工业职院等5所高校代表进行了案例分享交流。
如重庆邮电大学通过探索产教协同育人模式,校企共建创新人才培养中心、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了大数据智能化创新人才供给水平;
重庆交通大学立足工程学优势学科和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发挥重大科技攻关和高校智库作用,服务重庆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瞄准重庆先进制造业汽车产业、智能制造装备、关键基础件产业集群等,形成优势特色专业,学校主体专业与重庆及两江新区产业契合度高达92.5%。
重庆大学重庆大学在聚焦重庆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型产业发展的案例,也引起与会者共鸣。据了解,目前重庆大学与重庆九龙坡区共建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有14个研究中心入驻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5个市级科技创新平台;今年10月,学校与璧山区共建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打造“7+2”国防科研协同创新平台;同时,学校还谋划汽车协同创新中心落户重庆两江新区,推进与西永微电园共建复合半导体创新研究院和类脑感知与普适智能科学研究院等工作。
“学校专业设置不在全、不在多,关键要在‘特’和‘强’上下功夫。要压缩‘平原’,多建‘高峰’,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找到专业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覃正杰表示,各校各具特色,又总结出了共性的经验,值得复制推广,希望更多高校能够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