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月建
璧山区健龙镇见闻
大圆祥博物馆——集石雕,木雕,匾额,家具门窗建筑等多类型,收集了从明清到民国年间,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综合艺术工艺制作等十余万件收藏品展览,为一所中型博物馆。它座落在连绵起伏的缙云山山脉之下,璧山区健龙镇新石村原“天福碗厂”陶瓷烧窑遗址,在这块土地上至今还有坛坛罐罐陶瓷烧窑厂,烧窑的历史据说有近年的岁月沧桑。
孔子,石雕像,仔细端祥与传统的图本绘像相似
博物馆地处较为偏远,从丁家乘公交车到健龙镇为止,打个摩的来回近20公里路程。参观博物馆的人群众多,以青年学生集体组团为主,以自驾车游览为主。像我等自由行者为数少矣,沿途穿行丘陵之间,乡村小院在初冬暖阳照耀下生机勃勃,田野绿意盎然,我看见了老人在屋前晒太阳,中年人在地间劳动,几乎家家都停着私家车,途中摩托车手与赶鹅的农妇相遇聊聊数语间,充满了对生活的喜悦和希望,一路和风一路感慨,途中有幸再次看到残存的渡槽有米之长,饱览片刻离开回到健龙镇上。
健龙镇残存水渠渡槽
正兴镇残存水渠渡槽
诗曰:当年乡野筑石槽,流水成渠涌浪涛。留下残垣说故事,农家旧貌换新桃。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兴修水利。“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伟人的思想指明了农业基础的根本。水是万物生命之源,在那个年代大力兴修水库,筑渡槽等水利措施建设,水库蓄水,渡槽引水灌溉万顷田地,以确保农作物茁壮生长获得丰收,确保一方人们丰衣足食。随着时代的变化,水渠渡槽已失去它的作用,只留下残垣默默地伫立在原野之上,掩没在荒草之中,述说着昨天光荣的故事。但兴修的水库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供人们饮用水之源,继续为农业灌溉服务,为生态保护,净化环境,净化空气等等造福乡里,造福子孙后代服务。正兴镇水渠渡槽,为了一睹残貌打个摩的来回十多公里,短短五六分钟注视停留,只为追忆那个年代用人工,用简易的生产工具,用无数条石垒砌起不朽的建筑工程和村民们质朴火热的干活的场景,拍张照片留个记忆,了却一个念想。
正兴金堂水库始建于年,年改修水库大坝,提高水位,现总面积达0余亩,是璧山区最大的水库。据资料介绍壁山区共有中,小型水库87座。
在金堂水库旁边有一座天主教堂露德堂,始建于年,现经对周边环境整治和对教堂维护修复一新,占地约0平米。露德堂庭院内两棵罗汉松历经多年,苍劲挺拔,松针茂密两树交错,遮荫蔽日,百年生命力令人赞叹!
雾滿山岗白露帐,明日黄花分外香。种花人细心栽培精心呵护,正兴镇石院苗圃
璧山区福禄镇街中心雕塑,福禄村民享“福禄”
远眺凉亭关
从璧山轨道站出站扭头向左边望去,缙云山山脉蜿蜒绵亘,峰峦叠嶂间凹陷隘口之处,那便是有名的一一凉亭关,自古是通往巴(县)璧(山县)二县百年步行古道,如今是一条盘山公路穿越,留下一小段石板路小道残存百米左右,两次步行上山走过隘口,寻找不到从前的苍凉与模样,只能是分别从不同的两条公路下山至轨道尖顶坡站。
乘坐轨道1号线时常去璧山区打卡游览,目睹了璧山城区飞跃发展,行走于乡镇的青山绿水之间,每每都是愉快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