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与李商隐《登乐游原》之心情,我在向晚时分登上了虎峰山顶。
天气不好,没有夕阳。清风偶来,带着压抑的冰寒。
我们停车的位置就在公路边上,正对着一坡泥石混杂的高坎。坎上有被行人踩得油光水滑的简易梯步,照此攀登,能逶迤走到虎峰山的顶级网红——鸡冠石旁。
我其实没有打卡网红景点的目的,钻进虎峰山中,见路走路,一不小心就来到了这个在各类网络平台上出镜率很高的景点附近,也算歪打正着。
有三两游人从坡上下来,一路高声谈论着什么。
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思,我们弃车爬坡。
坡上平台转眼便上到坡上平台,恍眼一望,颇有些“茂林修竹”的既视感。
断像多走几步,被草丛旁几尊失去上半身的石像吸引了视线。
石像遗留宽袖上的褶皱,传神出岁月的沧桑,沉默地讲述着某些不为人知的久远故事。
我的视线掠过杂草丛生的平台,在那块长方形的土地上,捕捉到山民自发打制的几座色彩鲜艳的佛像。
据我所知,这块荒芜的土地曾经有座寺庙,名字叫“虎峰山寺”,供奉着都江堰的修造者李冰。始建于北宋年间。在乾隆、道光年间刻印的《巴县志》上,可以查阅到对它的描述。
山寺毁于何时,已不可考。唯此遗址无声胜有声,将昔日的暮鼓晨钟敲响在怀古之士心中。
鸟瞰壁山再往前去,又是一个陡峭的悬崖,有踩出来的山路在崖壁上呈“之”字转折。
发展迅速的璧山区一马平川摊在山下,给人恍若隔梦之感。
鸡冠石像大乌龟抬头,便是鸡冠石,巉岩天然铸形,弯若钩月,伸展于彤云之下,宛若雄鸡啄出的喙;其后更高的一峰山石,则如雄鸡头上的冠子…
也许是我观察的角度不对,我下意识地觉得这两座山石的形状更像一只驮着天空的乌龟。
石头上有凿出的石窝,有那不怕高处的游人便利用这些石窝,大胆地爬上鸡冠石顶。
石上很平坦,站在上头,左手是璧山,右手为双福(江津)。倘善于联想,习惯自我催眠,“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沉醉自然会瞬间而至。
石上摆拍围着鸡冠石观察,其上多少刻着字,认不出来的是古人所题,“到此一游”或者“某某,我爱你”则为今人涂鸦。
马蹄题刻让人气愤不已的是,古迹“马蹄题刻”上也被素质低下的现代人覆盖上了“鬼画桃符”的简体字,实在有碍观瞻。
心中才起的游兴很快溜走。意兴阑珊收拾心情,慢慢走回公路。
公路旁草丛中一块青苔斑斑的石碑引起了我的注意,凑近细观,上面勒着“青龙湖国家森林公园”几个红字。没想到,这里已是璧山区青龙湖公园的地界了。
最后想说一句,不管你去的景点在哪里,也不管它属不属于古迹,都请手下留情;作为过客的我们,不应该因一己之私去打破岁月都不曾打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