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主城区为什么有好几个“二塘”的地名?它是两个水塘的意思吗?5月18日,在四川外国语大学举办的第二届“重庆地名大会”上,四川外国语大学地名研究中心主任周文德教授揭秘了重庆地名的趣闻。
“其实二塘的塘,与水塘、池塘毫无关系,而且重庆也不止有一个二塘。”周文德解释,根据考证,重庆的“塘”字地名,其实是古代的驿站名称。
周文德称,从明代开始,军事情报被称之为“塘报”。所以,送军事情报的人休息和换乘驿马的驿站便称之为“塘坊”,从中心城市出发,第几个驿站(塘坊)就称作几塘。
以重庆主城往合川区方向为例,“头塘”也就是“一塘”在现在的浮图关,二塘、三塘、四塘是如今的沙坪坝区白崖、金刚坡和四塘村,五塘在青木关,六塘、七塘、八塘在璧山,而九塘、十塘则到了合川。
另外,重庆往其他出城方向也存在相同的“塘”,如轨道3号线“二塘站”所在的二塘,便是重庆往贵州方向的“塘坊”。
“地名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的地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重庆的红色地名更是深远厚重。”周文德说,本届“重庆地名大会”是以“畅游红色故土,探寻地名文化”为主题,让全校师生更加了解重庆的红色地名。
以其中的一个考题为例,20世纪30年代,在黔江区,红军与当地百姓同心协力,横渡阿蓬江的故事发生在当地的一个渡口。现在,为了纪念浓浓的军民鱼水情,这个渡口已经被当地老百姓改名叫做红军渡。
据悉,成立于年6月的四川外国语大学地名研究中心,是校级科研机构,年被命名为重庆市人文社科普及基地。目前,该研究中心已搜集到重庆和全国的地名数据累计超万条。其中,已初步整理第一次地名普查地名资料余本,累计整理地名数据余万条。
周文德表示,该研究中心致力于地名语言文字研究以及地名资源、地名文化的挖掘与研究,以此为市民开展地名文化科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