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
在中国首届“寻找最美家乡河”大型主题活动中
经各省市推荐、网络投票、专家评审
璧山璧南河从19条进入决赛的河流中脱颖而出
成为重庆唯一入选“最美家乡河”的河流
被评为中国“城市中小河流治理典范”
这是一件令璧山人自豪的事
可
为什么会是璧南河?
为什么会是璧山?
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探秘璧南河成为重庆唯一入选“最美家乡河”背后的故事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已故《小城故事》歌曲词作者庄奴,曾在年将这首歌赠与璧山。庄老当时说,璧山就是他心中的“小城”。
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小城璧山,拥有跨越千年的文化底蕴,兼具山的厚重、水的灵性。璧山人在这片土地上,修复文脉、盘活山水,纵深推进秀美绿城、活力水城、文化古城的建设。
时光流逝,四季更替,静静的璧南河,碧水长流,见证着璧山近年来的变与不变。变化的是,璧山美景如画卷般延伸;不变的是,璧山人守护青山绿水的初心依旧。
一座秀美绿城
漫步璧山城区,人们很容易注意到,建筑只有两种主色调:灰色和巧克力色。
为何选这两种颜色?
区长章勇武的回答是:灰色古朴不抢眼,巧克力色是大地的颜色,也不抢眼。人工建筑,再美也美不过大自然,城市建设的最高境界就是回归大自然,不与自然争色。
时光追溯到年12月11日,时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一行到璧山考察。
在秀湖公园,客人们对一块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石头上的八个大字苍劲有力:“千年璧山,深绿城市”。这正是璧山城市建设的精髓,也是璧山城市建设遵循的目标。
短短两小时的参观,唐凯给予璧山这样的评价:璧山城市风貌的再建,不仅颇具特色,而且布局科学。璧山深绿城市实践之路代表新型城镇化的最新探索,领先于国内多数城市,有潜力建成我国生态示范的样板城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璧山秉承着这一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打造“深绿城市”。
秀湖公园正是在这种发展思维下建成的。在秀湖公园建设的关键时期,区委书记吴道藩带领建设团队,在工地旁用帐篷搭起了一个临时办公点作为公园建设指挥部。公园里每一个景观的设置,每一处水体的打造,每一棵花木的布局,均由建设团队细细勘探、精心雕琢、用心打磨。正是靠着这样的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一个占地面积亩,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处处亭台楼榭、廊桥水岸的公园,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就呈现在市民眼前。
生物多样化,更能看出秀美绿城的与众不同。
目前,国内北方城市的植物品种一般在种左右,南方城市在种左右,璧山的目标是要达到0种以上。从年开始,璧山开始引乡土植物和花果植物进城,逐年引进栽植了种开花植物、种彩叶植物、种观果植物、种水生植物,加上余种本地绿化植物,城区植物品种已达到余种。
璧山人的清晨总是在欢快的鸟鸣声中醒来的。在公园和绿化林里,人们一抬头就会看到高高的树顶上有不少鸟巢。这些鸟巢是用铁丝人工编制而成,方便鸟儿衔草垫窝。在城区,这些年每年都要造个以上这样的鸟巢。
与此同时,绿意也在璧山“疯狂”生长。城市公共绿地已超过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9%,绿色已成为城区最鲜明的“底色”。
绿色遍布平面,也向着天际线自由延伸。璧山积极倡导城乡居民每家每户参与“立体绿化”,推进建筑墙面屋顶、道路堡坎护坡的绿化,促进15条“立体绿化”示范街区建设,目前已有14户家庭完成立体绿化建设,绿化覆盖面积达13.7万平方米。
在秀美绿城的建设中,璧山把“低碳、便利、宜居、舒适”作为城市建设价值取向,让百姓被绿意浸润,感受到幸福和美。
一座活力水城
璧南河是璧山区的母亲河,属长江一级支流。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受当时牺牲生态换取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璧南河一度臭气熏天,河流中淤泥堆积,十年九淹。
年,璧山采取“河内清淤、河外截污、外域调水、生态修复”的治理模式,对璧南河进行综合治理,并由此拉开了全区污染治理、水环境打造的序幕。从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三河”治理到镇街污水处理厂(站)建设,从每年新建改造2到5座水库到“一河六湖十八湿地”打造,从“中水回用”工程纵深推进到“海绵城市”试点花落璧山……
近年来,璧山与水共生、依水发展,治好了水、留住了水,更用活了水,城市防洪压力大大减轻,宜居水平不断提升,生活、工业用水得到满足,水城各项硬性指标基本实现。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从“水”入手改善和提升环境质量,璧山把环境转换为了资源、资本和生产力,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在环境魅力驱使下落户璧山、留在璧山,推动经济增长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碧波映城,城托青山,人在城中,城在画里”是璧山“活力水城”的形象描述。目前璧山城区水域面积占比提高到10.3%,人均水域面积达到10.1平方米,水网密度超过3公里/平方公里。
璧山同时加强水系空间塑造,新建成大岚、东岳、雪山、双凤、安乐、竹林沟等7座城区景观防洪水库,扩建柯家桥、莲花等2座小型水库,新增水库蓄水能力0多万立方米。重点完成盐井河水库扩建、璧南河综合整治、千层岩水厂扩建、璧城污水处理厂扩建、璧南河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等30多项重点水利项目,持续改善水环境,水质长期保持在IV类以上。
城市污水或生产生活用水经过适当处理,一样可以“变废为宝”。璧山在全市率先使用中水,城市里的园林绿化用水、街道冲洗用水、机关单位的厕所用水都用上了中水。目前,城市用水量中,中水回用已占46%。
与水共生,依水发展,“海绵城市”建设在璧山起步。一批亲水设施、音乐水秀、城市水景观相继建成投用,形成丰富多彩的水生态文化。不少城乡自然水体也被利用起来,种上水生、陆生植物,不经意间营造出一座座小型湿地。
璧山人倾力建设水城,并乐于与花鸟虫鱼共享。这些生灵在秀湖公园安家,在湿地公园筑巢,在东岳公园追逐,未来还将在即将修复的新堰、打鼓塘、菜子沟、双柏等湿地嬉戏。
一座文化古城
吴道藩时常奔忙在璧山各处公园、景区、建设工地,一路走走停停。与赏景的游人不同,他更多地白癜风治疗最佳医院白癜风治好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