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璧山县 > 璧山县新闻 > 冉文玉从ldquo跳大牙巴rdqu

冉文玉从ldquo跳大牙巴rdqu

发布时间:2021/8/22 13:40:39
北京湿疹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10405/8814675.html

冉文玉

土家族。年生。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文学学士。现任道真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曾长期从事以傩文化为重点的民族民间历史文化的调查搜集、陈列展览、整理研究与开发利用等工作。多次应邀出席国内、国际傩学会议,并发表《傩文化的生命泉源与未来走势》《微型傩仪——“上钱”探微》《梓潼信仰的傩坛表达》等学术论文或调查报告;多次与贵州民族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有关专家合作开展国际性课题研究;多次应邀赴日本早稻田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讲学、访问。编著出版有《道真古傩》(主编)、《大巫冲傩》、《黔北仡佬傩仪式大观》(与人合著)等傩文化著述。

从“跳大牙巴”到“中国傩城”

——道真古傩破茧成蝶记

冉文玉∣文

牙巴,方言,下巴也。

“跳大牙巴”,冲傩或打保福、舞阳神戏等规模性、代表性、戏剧性傩仪的地方性、形象性、特征性说法而已。

何以有此称谓?缘于其中主要角色“山王”或“二郎”所戴面具下巴部位有獠牙向上弯曲伸张,突出、显眼大异常人,并可随鼓锣节奏或仪式需要由下颌带动而上下开合灵动;登场时,所穿靠子具盔甲性质,脚蹬皂靴黑白分明,左掐“山王”或“二郞”手诀,右握金瓜(凤头)钺斧或三尖两刃九子连环刀,气壮英武;“阴有阴现,阳有阳现。紧扎锣鼓,山王出现……斧在手中磨两磨,要到五方砍邪魔;斧在手中跐两跐,要到五方砍邪师”等配合性道白声宏而厉,身旋爪舞,腿脚飞扬,刀斧向处,锣鼓“哐当”,神风煞煞,满室凛凛。

中国傩面精品——抱耳神椎髻式山王面具(冉文玉摄)

该文化,承远古“巫风”“巫术”而来,是一种以宗教性、仪式性、戏剧性、艺术性、民俗性为特征,并为多区域、多民族所共有而别样的文化。道真“崇山复岭,密箐深林,溪流急湍,非有广泽之沃野”;又因地接巴蜀与荆楚,并曾长期隶属两大区域;世居境内的仡佬族,自古“信巫鬼,好诅盟”;而与傩文化有天然亲和力。远在先秦时期,境内即有傩文化相应表现;至宋、元、明际,则发育臻于成熟,并广泛流传境内。涪州大觉禅师冉道隆述境内傩俗诗云:“戏出一棚川杂剧,神头鬼面几般多。夜深灯火阑珊甚,应是无人笑倚傩。”平模镇年冯正印录藏《冯氏宗谱》载有其先祖冯延富于元成宗九年(年)落业播州(今遵义市),其子冯德征与师父向德玄等师徒三人,背负神船及神头(傩坛供奉木主)游涪州、南川等地并于境内定居事。且相关调查发现,道真傩仪种类及表现形式多达37个大类余个小种,宗教、历史、文学、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符咒、占择、禁忌融铸其中。尤因其植福迎祥、圆满人愿、服务当世的功能目标,及传承文化、启迪心智、教化人伦、整合社群的间接功用,不仅成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更是一艘民族民间历史文化的“航母”。年前,全县有余坛班、上千艺人活动于大小山村及南川、武隆等黔渝边境。年,县选送傩剧《山王图》参加省首届工农业余文艺汇演获二等奖。道真傩,可谓早负盛名。但究竟因为“巫文化”的特有属性,其流播空间又主要在山野乡村,虽曾有上古至东汉的“宠儿”时期、魏晋迄唐宋的“弄潮儿”时期,但自元代以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漫长岁月,不为上流社会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shanzx.com/bsxxw/9812.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