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绿城市”“和美璧山”是璧山给自己设立的新愿景,“两带一路内聚外延,成渝都市西进东联”,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纲领、国家新战略以及区域经济的变迁,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机遇和责任。在此背景下,璧山以深绿理念建生态城,打造小城转型样板。
“千年璧山,深绿城市”。近年来,璧山秉持“环境就是资源,就是资本,就是生产力”这一理念,充分留住自然底色,在城市建设中凸显了“尊重天”“尊重地”“尊重人”。“尊重天”——建设生态水城。近年来,璧山新建、整修大小水库和水利设施多处,新增蓄水能力万立方米。如今,璧山城区水面比例已提高到6.3%,人均水域面积达到6.8平方米,水网密度接近每平方公里1.8公里。
”尊重地”——城市回归自然。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6%,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5平方米,从各地引进了多种植物品种;在这里,人、鸟、树和谐共生,建筑不是城市的主体,植物才是,建筑只是附着物,生长在植物的怀抱中。“尊重人”——规划以人为本。按照老百姓步行出门15分钟到达一个公园、20分钟到达一个休闲亭的设计理念,璧山近年来修建了30个公园广场、20个广场、多个休闲亭、两个大型开放式城市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7平方米。
在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的同时,近年来,借着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的“东风”,璧山逐步确立了“3+2”的产业布局。“3”即:“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已超过60%;“2”即:机器人产业和包装产业。
既要绿色环境,又要绿色经济。璧山划定“生态红线”,率先制定“环境保护负面清单”,关闭了多家污染企业,工业产值丢掉了亿元,但换来了深绿型生态化城市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耗能的产业,从“面子”到“里子”,绿色已固化为璧山的城市符号。
关闭污染、高能耗企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璧山抓住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成渝经济区建设等重要机遇,依托深绿型生态城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目前,众泰汽车、香港天安等近千工业项目落户璧山,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食品医药产业集群。
在发展绿色经济理念的推动下,近年来,璧山工业以平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十二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亿元,年均增长16.7%,总量翻了一番多,人均GDP达到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年均增长33.3%,总量进入全市一梯队。
(来源:璧山电视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