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年上半年,重庆市共成交住宅、商业/办公类用地63宗,规划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土地出让金.23亿元,同比增加11.39%,环比增加21.64%。
上半年,不少外地企业大势入渝,本土企业持续深耕,土地市场依然火热,与下半年环比增加了17.24%。仅从招拍挂统计来看,龙湖、协信、金科,上半年新增权益土地储备面积分别达.75万㎡、万㎡、90.97万㎡,位居前三。
本土房企坐守前三两极分化趋势加剧今年上半年,龙湖、协信、金科、旭辉、华侨城、新希望、电建、华润、中南建设、万科进入拿地权益建筑面积前十。其中,新希望是入渝新面孔。去年上半年,进入拿地总金额前十的分别是金科、荣盛、旭辉、金地、碧桂园、龙湖、东原、雅居乐、保利、自贡龙宇、四川友华。与去年荣盛、旭辉、金地等外地企业占据前列相比,今年上半年,本土房企表现突出。
拿地规模、拿地金额两个榜单的前四名,都被有“渝派地产三强”之称的龙湖、金科、协信牢牢占据三个席位。
其中,龙湖集团以.75万方的规模、67.82亿元的拿地金额,在两个榜单双双占据第一,时隔十年,再次南进。去年占据榜首的金科,今年持续了这一势头,依然扩张迅猛。多年无土地暂获的协信,以产业地产、工业园的形式撬动大量土地。
而外来企业中,旭辉、华侨城等在重庆拿地尤为积极,旭辉扩张声势不减,华侨城在礼嘉超级大盘的基础上,继续布局深耕。
拿地TOP10企业的总拿地建筑面积为.15万m2,总成交金额为.99亿元,分别占据54.05%、50.98%,市场份额双双过半。可见,土地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加深,房企两极分化趋势在加剧。
闽系房企大势进入渝外企业深耕重庆随着全国多个城市投资政策收紧,重庆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以及足量的土地供应,从年至今,有超20家外地开发企业陆续进入重庆,在最新公布的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TOP20中,仅泰禾一家未进入重庆市场。据业内人士透露,泰禾已搭建好团队,就等项目落地。
今年,一些在市民看来较为生疏的开发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在重庆成功着陆。例如新希望、中建五局、禹洲、弘阳、正荣、西安天地源,助推重庆城市竞争格局加大。
据重庆资深业内人士严铖分析,目前,闽系四大新锐开发商,旭辉、阳光城、泰禾、正荣,仅泰禾项目尚在路上。加上先后已落子的世茂、融侨、融信、中骏、禹洲等,闽系地产入渝速度加快,规模日益庞大。
有业内人士曾总结,善于利用资本是闽系房企的一大特征。借助便捷民间资本、海外资金,以及各种信托工具等融资渠道,是闽系地产前期核心的资金来源。而借力资本市场也是闽系地产逐渐从福建区域向全国性地产企业跃升的重要依托,部分企业总部已迁至北京或上海。
此外,严铖介绍说,刚进入重庆不久的渝外企业深耕重庆的趋势也很明显。比如卓越、新希望、中南置地、中粮等在年左右已入渝落子的房企,正在加大投资力度,深耕重庆。这也反映出渝外企业看好重庆,在其他城市的布局模式,在重庆推进比较顺畅。
大重庆遍地开花区县楼面价破元今年4月,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公布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年重庆市计划供应住宅用地亩。
5月30日,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发布土地出让公告,并出台“拍卖+竞配建无偿移交公有租赁住房面积”新规。并从5月30日开始执行。要求当现场竞价达到最高限价后,从以前的现房销售转向竞配建无偿移交公有租赁住房面积,且公有租赁住房面积不低于元/平方米的精装修标准。
纯住宅供地相对缩减以及土拍由“现房销售转为竞配建”,使得拿地难度加大,因此一些新入渝的企业,包括强势扩张规模的企业,或者联合拿地,或者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