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全国青年ERCP大赛总决赛中,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陶锐作为西部赛区冠军,成为代表征战上海,并在A组(医院级别组)决赛中与全国5个大赛区的15名选手角逐,最终技压群雄,成为全国亚军。
这是该大赛举办三年来,首次有地区级医院医生跻身冠亚军的行列。
全国聚焦
比赛中,陶锐作为5号选手,面对的病例是一例87岁的高龄患者,患有糖尿病、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体内结石多。面对这样的高难度患者,陶锐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ERCP操作。
“我的竞争对手很多都是国内大型内镜治疗中心的选手,加上全国6万多人通过网络平台聚焦比赛,我还是有些紧张。”陶锐说,但是站到手术台前,他很就快冷静下来,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稳定的操作,顺利完成手术,现场评委和观看的专家们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在最具影响力的全国ERCP比赛中取得佳绩,陶锐的同事、朋友们都激动异常,各地同仁纷纷点赞。
医者仁心
看着手中的奖杯,陶锐不禁回忆起年,自己独立开展ERCP时的故事。
那年冬天,一名80多岁的急性胆管炎患者被医院,亟待取出结石,引流胆管。然而,患者年龄大、病情重,且肝及心肺功能较差,若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或保守治疗,老人死亡风险极大。
怎么办?陶锐立马想到了刚刚学成的ERCP手术。
“ERCP是通过内镜,医生在距离病灶1米多的地方操作,完成胆胰管结石摘取、支架放置、肿瘤切除等复杂手术。有着创口小,恢复快的优点,治愈好转率大大高。”陶锐说,然而,手术对主刀医生的操作要求非常精细,即便出现毫米级小误差,也可能导致胆胰等重要器官损伤。对于80多岁的老人,这个结果同样危及生命。
老人生命危在旦夕,究竟要不要做ERCP,陶锐必须马上做出抉择。此前他从未独自操刀过如此高难度手术,如果选择做ERCP,一旦失败,将严重影响自己的声誉。
生命面前,陶锐没有犹豫,他排除一切杂念,将一根1米多长的带摄像头的十二指肠镜,插入患者口腔,经过食道、胃,抵达肝脏……在方寸之间演绎着“外科风云”。手术以胜利告终,术后仅仅2天,老人就恢复了正常的饮食,肝功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7天后,老人便康复出院。
“那时的我,内心只充满了一个单纯的想法——我救活了一个人!”陶锐说。
造福一方
从那以后,陶锐全身心投入到ERCP技术的学习和推广中。年,他在科室成立了ERCP小组,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从最初的每年不到10例到如今每年开展近例,这支团队一直实现着突破。目前已经开展各类ERCP手术余例,技术实力与影响力不断提高,团队成员安代红也在今年的ERCP大赛中荣获西部赛区优胜选手奖。
“据调查,全国每年有多万患者需要进行ERCP手术,但是国内从事或者掌握ERCP技术的医师仅人左右,医院不到0家,每年全国实际手术量只有约20万台。面对庞大的患者群体,ERCP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任重道远。”陶锐说,为此,团队不断努力提升ERCP的区域普及率和影响力,医院成为了最早加入中国西南ERCP医院,承办了中国西南ERCP高峰论坛,开展了“重庆市适宜技术项目推广ERCP规范化诊疗基层行项目,多次举行ERCP手术直播教学培训,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来源:医院
编辑:侯巧姣
声明:此文在原稿基础上略有修改。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