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假期结束,许多人返回工作岗位。七天长假,生活状态放松下来,正常工作节奏被打乱。此刻的你,有没有“节日综合征”缠身?有没有“模式切换”困难?是时候喊一句:该“满血复活”了!
收假关键是要收心,要尽快从懒散的生活状态中走出来,把节日幸福转为做好工作的激情,把美好祝愿化作干事的动力,抖擞精神,集中精力,收心上班,专心干事。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不仅是节令的规律,更是对辛勤劳动的催促。今年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是一个不一般的年份,注定会留下极其特殊而重要的印记。
我们要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开局“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经济逆势前行,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中小微企业复苏加快,诸多新机遇层出不穷。
重重峰峦待跨越,全新境界待开拓,先机变局待斩获……我们的肩上,任务多多。在这个呼唤辛勤耕耘、眼见收获可期的年份,我们没有理由不快马加鞭犇起来!
2月18日,京东亚洲一号重庆巴南物流园,分拣工作人员在自动分拣线上忙碌。当日,京东重庆物流园发出约30万个包裹。记者谢智强摄/视觉重庆
记者陈国栋中心城区报道
“渝快办”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忙
“妹妹,你的服务,我很满意!”2月18日上午9点半,渝中区行政服务中心税务窗口,市民周先生在快速办结业务后,主动提出要给办件的工作人员江宇洁点个赞。
周先生办理的是税务报告,涉及公司名称、13名股东、经营范围等内容的变更,比较复杂。到窗口后,周先生不停地向江宇洁咨询,江宇洁耐心地一一作答。咨询完毕,周先生的业务几分钟就办好了,他感觉心情舒畅。
渝中区行政服务中心上午9点上班。据了解,为做好节后上班第一天的政务服务工作,早上8点半之前,服务大厅完成了清洁和消杀工作。8点45分,窗口多名工作人员全部到岗作准备。8点50分,中心有关负责人挨个巡查窗口工作人员到位和着装情况。
上班第一天,到大厅办事的人不多。上午9点到10点一个小时内,中心线下总共办了53件。尽管如此,工作人员个个精神饱满,状态不错。
当天上午9点,九龙坡区行政服务中心也正式“开门迎客”。上午,取到第1号票的市民王女士,仅用6分钟时间,就办完养老机构备案手续。
服务大厅里,多名工作人员各就各位,接件、办件、回答咨询,紧张有序。
记者看到,大厅开设了惠企服务专区。专区将零散的涉企优惠政策汇集在一起,方便企业周知和选择;同时专区还为企业提供信用查询、普惠金融服务等帮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天上午暂无企业到专区办理业务,但从去年12月专区开设以来,企业通过普惠金融平台累计申请贷款次,成功获得贷款笔、金额2.9亿多元。
截至2月18日上午11点半,九龙坡区行政服务中心共受理线上线下业务件,其中线上件,线下75件。
“渝快办”是我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网上“总门户、总平台、总枢纽”,目前“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已覆盖PC端、移动端、大厅端、自助端。来自市政府办公厅的数据显示,2月18日上午9点至下午5点,全市“渝快办”办件量,包括查询和办理类,总计约11.44万人次。
2月18日,高新区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忙碌的工程师们在生产线上认真工作,源源不断地生产高品质的功率器件产品。记者郑宇摄\视觉重庆
记者张亦筑、实习生程茵芷重庆高新区报道
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项目提前复工
施工工地上,路基土石方开挖,挖掘机此起彼伏;钢筋加工厂里,钢筋笼滚焊机、数控钢筋弯曲机等设备运转,轰鸣声不断……2月18日正月初七,是春节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标志性工程——科学大道一期项目正式复工,现场一片忙碌的景象。
“通常我们是初十以后才复工,今年提前了两天。”科学大道一期项目现场副经理赵君贤说,截至当天下午,返回项目工地的施工人员有多人,预计到初八将全部到位。
为了加快建设进度,春节前,他们还调整优化了资源配置,只要具备条件的工作面,就第一时间启动建设。“我们已经增加了七八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队伍,年后就陆续进场施工。”赵君贤说。
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中轴线的科学大道,全长66公里,起于北碚嘉陵江大桥,止于江津支坪长江大桥,串联起北碚、沙坪坝、重庆高新区、九龙坡、江津等区域。其中核心段道路全长约28公里,主线设计双向8车道,辅道设计双向4车道/6车道,沿线与11条建成、在建、规划轨道相交或共线。
“预计到今年底,科学大道一期将完成60%工程量,从青龙咀立交到魏家院立交的科学大道示范段将全部建成。”重庆高新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科学城开启项目建设年,力争以项目大建设推动科学城实现新发展。
不仅是科学大道,科学城的另一重点项目——坪山大道建设也不断加快。
在位于西永综保区的坪山大道工程(一标段),记者看到,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梁滩河大桥预制梁的预制架设。
“梁滩河大桥长度米,两处跨铁(路)、一处跨河,还要横跨西永综保区,是整个工程中的‘硬骨头’。”坪山大道工程项目总工武大伟介绍,由于采用了新的施工工艺,加上政府部门和业主单位的大力支持,他们已经提前完成梁滩河大桥下部结构和现浇梁施工,正在进行的预制梁施工也将于今年6月完成。“整个工程预计比合同工期提前5个月完工。”
据悉,今年,重庆高新区将加快科学大道、坪山大道、新洲大道、科学城隧道、金凤隧道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力争科学大道一期完成60%工程量、坪山大道完成80%工程量。
同时,加快推动前期工作,力争科学大道二期、轨道27号线、白市驿隧道、六旗隧道、沿山大道等项目年内开工,让科学城呈现出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局面。
通过加快隧道、轨道、高速路、快速路等建设,推进5G网络等新基建,科学城将基本形成“两环”快速交通和“六横六纵”骨架路网系统,构建四向联通、轨道引领、公交优先、慢行友好的内外交通体系。
首席记者杨骏、实习生蒋起源团结村中心站报道
昨天开行6趟中欧班列(成渝)号
2月18日早上,天刚刚亮,赵志强当天的工作已入尾声。“我从凌晨就开始上班,该休息了。”赵志强一边脱手套,一边走出驾驶室。
赵志强是团结村中心站的门吊司机,负责调运中欧班列(成渝)号的集装箱。他告诉记者,当天最早的中欧班列(成渝)号,凌晨2点多就要出发,他一接班就开始忙。送走一班后,他又准备下一班的货物,几乎没歇过。
就在赵志强休息的同一时间,中心站办公楼内,负责班列后勤货运的员工唐琳芳步入岗位,开始一天的工作。
唐琳芳要负责24小时前所有已开行班列的数据统计,包括货物种类、集装箱数量等。同时,她要将已经统计的数据,详细无误地填写到十余个表内,忙起来最少都要花费一个上午。“节后第一天,工作量一般不如平时。但今年春节的整体工作量要比往年大。”她说。
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重庆保持了中欧班列(成渝)号的稳定开行。节日期间,去回程开行频率为6-8班/每天,比去年同期去回程开行频率提升4-5班/每天。
“牛年第一个工作日,重庆保持开行‘节奏’,当天要开行6趟中欧班列(成渝)号。”渝新欧公司总经理漆丹介绍。
保持这一势头并不容易。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中欧班列(成渝)号正式开行,相关部门的工作量也加大。比如,以前只用报给中铁集团的计划、数据、材料,如今要与成都方面汇总交流,形成统一意见后,再联合上报。
“流程上更复杂了,但为了推动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累点也是值得的。”漆丹说,牛年首个工作日,公司上下已经进入工作状态,一边制定重庆的开行方案,一边积极与成都方面沟通,确保中欧班列(成渝)号全年平稳、高效开行。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主任巴川江表示,中欧班列(成渝)号诞生以来,重庆一直以积极的态度推动其发展。1月,中欧班列(成渝)号开行折算列列,其中重庆开行班列数量同比增长%。
“新年,重庆在中欧班列的发展上,也会有新目标。”巴川江表示,今年,重庆不仅要跟成都一起,合力打造中欧班列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更要做好“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保障重庆的供应链、产业链,给外贸和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首席记者龙丹梅沙坪坝区回龙坝镇梁滩桥河段报道
昨天,全市有名河长在巡河
2月18日,大年初七,上班第一天。中午,梁滩河沙坪坝区回龙坝镇梁滩桥河段,碧绿的河水波光粼粼,3只白鹭在水面追逐嬉戏,岸边,不少人手持钓具垂钓。梁滩桥村党总支书记、梁滩河梁滩桥段河长刘晓东行走在河边,一边提醒钓鱼人不要乱丢垃圾,一边仔细查看水面有无漂浮物。
不仅仅是刘晓东,据市河长办提供的“重庆河长制”App后台数据显示:上班第一天,截至下午6点,全市有名各级河长自发到自己管护的河道巡河,实地查看河道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用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
也不仅仅是上班第一天来巡河,好多河长在春节长假也没歇着,刘晓东便是其中之一。“春节假期在河边钓鱼的人比平时多,我们得每天在河边转转,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和不要乱丢垃圾。”刘晓东说。
梁滩河发源于九龙坡区走马镇,在北碚汇入嘉陵江,全长88公里,流经九龙坡、沙坪坝、北碚15个镇街,流域面积约平方公里。由于其流经区域多是我市城市化、工业化的主战场,沿途畜禽养殖污染、工业污染、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污染等造成了水质恶化,梁滩河一度又脏又臭,成为主城区次级河流治理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自我市全面实施河长制以来,全市建立了市、区县、镇(街)、村(社区)四级河长体系,有了河长守护的梁滩河水质持续向好。就拿刘晓东所在的梁滩桥村来说,这一段6.8公里河道,除了村级河长外,还有8名社级河长、4名民间河长和2名河道保洁员共同守护,大家在管好自己的“责任河段”同时,还到其他河段监督,一发现问题便及时上报。
“刚担任河长时,我们巡河的重点是打捞水葫芦。”刘晓东告诉记者,过去,梁滩河梁滩桥段河水又脏又臭,水体富营养化,河水中长出了水葫芦,长得最茂盛时,水葫芦几乎长满了整个河面。那时,刘晓东和村里的保洁员几乎每天都在打捞水葫芦和河水中村民乱丢的垃圾、死去的牲畜等。“当时河边几乎没有人钓鱼,河水太脏,村民们都不愿意在河边走。”刘晓东说,自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村里的企业建起了污水处理设施,村里修建了农村分散式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从源头上杜绝了水污染,加上河长们积极管护,梁滩河逐渐清澈了,水中的鱼虾重新出现,也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垂钓。
梁滩河水质变好了,刘晓东也有了新计划。前几天,几名村干部商议,打算今年争取资金,在河边修条村级“滨江路”,一来让村民们有个休闲地,二来为今后发展乡村旅游做准备。
记者陈钧两江新区果园港报道
桥吊司机一天吊了近个集装箱
着箱、起吊、装船,一连串动作如行云流水,巨大的吊具如同一只灵巧的手臂,用时不到3分钟,一个重约40吨的集装箱就从货船移到了地面平台的拖车上。
果园港码头距离地面20多米的岸桥上,江风阵阵,80后桥吊司机胡万琪聚精会神地坐在驾驶室里,动作轻盈精准,神情镇定自若。他,被称为“果园港第一吊”。
胡万琪是果园港桥吊组司机长,这样的工作,他曾经重复了十年。6年,他从部队复员被分配到了重庆港务物流集团,开始跟着师傅学习桥吊技术,一年之后正式“出师”。为了保证吊取货物的万无一失,胡万琪经常利用下班时间闷在操作室里钻研技术,勤学苦练造就了他过硬的技术本领,在集团的职工技能大赛中拿到了第一名。
近年,随着果园港推动智慧港建设,场桥远程操控系统取代了传统的驾驶室,在远程操控室,一个司机可以同时控制3到4台场桥,既节省了人力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胡万琪的工作也因此变得更加“轻松”,平时他只需要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屏幕,远程“指挥”庞然大物将集装箱运送至指定位置。
“今天是个例外,几乎同时来了三班船,码头上开动了3台岸桥吊运集装箱。”胡万琪说,今年春节期间,果园港集装箱吞吐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9%。节后第一天,工作量更大。
目前,果园港集装箱码头靠近江边的4台岸桥还没有安装远程操控系统,在紧急情况下,胡万琪又回到过去的岗位支援工友。一套操作下来,胡万琪依旧动作熟练,能确保每一个集装箱,迅速安全“着陆”。
“桥吊司机是一项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它不仅关乎集装箱内的货物安全,也决定着一个港口的货物吞吐能力。”胡万琪说,目前,果园港正加速建设长江上游的智慧港、枢纽港,从某种程度上说,桥吊司机就是那个影响货物吞吐速度的“关键先生”。记者采访的当天,胡万琪一个白班完成集装箱调运近箱。
记者杨永芹、通讯员邓豪渝昆高铁川渝段站前一标项目部报道
春节不停工人坚守岗位抢工期
2月18日,在渝昆高铁全线工期卡控点中梁山隧道进口,来自四川达州的黄永明正在隧道口进行测量作业。“虽然春节没回家过年有点遗憾,但家人也都理解,疫情缓解后,公司也会补年假。老婆还安慰我说,视频见面也算见面了,在项目上建高铁,也算自己对国家建设贡献一份力量。”黄永明自豪地说。
记者2月18日从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渝昆高铁川渝段站前一标项目部获悉,这个春节,该项目部多名参建者坚守岗位,就地过年,全力奋战在渝昆高铁施工现场。
渝(重庆)昆(昆明)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通道中,京昆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渝昆高铁川渝段站前一标全长40多公里,施工线路途径重庆市沙坪坝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高新区、江津区、璧山区境内。项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为减少流动,他们大多选择了就地过年。
“越是过节,安全工作越不能掉以轻心。”老家在湖南、负责项目安全监督工作的林辉成说,渝昆高铁是国家重点工程,工期紧、任务重,安全风险较高,自己留守项目,希望项目能如期完工。
渝昆高铁川渝段线路长.公里,重庆境内84.公里。全线建成投运后,重庆至昆明铁路运行时间将由近5小时缩短至2个多小时,对加强成渝、滇中、关中之间的交通联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等将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张莎大渡口区报道
社区书记李玲俐:甘当为民服务孺子牛
牛年第一个工作日,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松青路社区党委书记李玲俐早早出门上班了,查看辖区环境卫生、协调乱停乱放问题、做好疫情防控外来人员登记……几乎连轴转。
“李书记,这么早就来了,这是昨天返渝人员名单,你看看。”上午8点半,李玲俐在金色世纪小区门岗与物业人员碰面。
李玲俐一边翻阅物业记录,一边与工作人员闲聊。春节期间,金色世纪小区加强了小区巡视,四个进出口都有保安24小时值守,做好出入登记、体温测量等工作,防疫工作开展顺利,居民们也都很配合。
“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有需要社区出面的,一定要告诉我。”李玲俐叮嘱物业经理。
“今年是牛年,习总书记说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创造新的历史辉煌。我们深受鼓舞,社区干部不就是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李玲俐已在社区工作10年,她说,社区涉及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社区书记身上的担子并不轻。
9点,李玲俐准时出现在社区办公室,安排接下来的疫情防控、免费义诊、垃圾分类、健康讲座等工作。
还没喝口水,电话又来了,“李书记,柏华街路上又有车乱停乱放了,你们快来解决下!”居民周萍一个电话打进来,李玲俐坐不住了。
原来,这条路的人行道上乱停乱放严重,不少私家车和摩托车挤占人行道,道路两旁又是超市和小区,给居民出行带来困扰。
李玲俐到达现场后,一方面向街道、市政、交巡警反映此事;一方面现场征求周边居民意见。周萍和左邻右舍你一言我一语,最终统一意见建议在路边修建防护墩,从根源上消除乱停乱放。李玲俐记在工作簿上,承诺一周内给予答复。
中午十二点过,李玲俐刚有时间坐下来喝点水,准备吃饭,又有居民反映楼上一对中年夫妇因经济问题产生矛盾、闹起了离婚。她又叫上网格员张雪莲一起上门调解。
奔波了一半天,李玲俐坦言早已习惯这种工作状态。她说,社区干部就是居民的“定心丸”,他们步履不停穿梭在大街小巷,就能给居民带去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记者赵迎昭、刘一叶渝中区报道
志愿者在博物馆中传播巴渝文化
“小王,有观众需要讲解,来前台接待下吧。”2月18日10点47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讲解员王长青接到前台电话。他关上电脑,快步从办公室走向前台。这位90后河南小伙儿,已连续两年春节坚守工作岗位,今年春节假期共工作了5天。面对观众,他收起疲态,露出笑容:“欢迎大家和我一起走近巴渝珍宝的故事。”
讲解“远古巴渝”展览时,观众对该馆镇馆之宝“鸟形尊”兴趣浓厚。这件文物呈鸟形,有鱼嘴、鹰喙鼻、兽耳、凤冠、鸽身、鸭脚,它是做什么用的呢?“大家注意到了吗,这件尊的身体上除了鱼嘴之外,没有其他的孔,因此没有实用性。据专家们考证,它是一件礼器,体现出巴人的审美情趣。”王长青用手指着这件艺术精品说,“它细密的羽纹上还镶嵌着绿松石呢!”听了讲解,有位观众惊叹道:“原来我们的先人想象力这么丰富。”
讲解完展览,王长青又匆匆赶回办公室,拿起一沓几十页厚的文件,逐条浏览。“博物馆今年上半年会举办一个原创临时展览,系统讲述巴国的历史文化。”他告诉记者,他和同事高洁届时将讲解这一展览。展览策展人提供的展览文本有2.5万字,他要将这些内容逐条消化,再根据内容撰写成字的讲解稿,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讲给观众听。目前,展览文本已调整3次。
当天下午,王长青还向同事“取经”、阅读书籍“充电”。他的办公桌上,放着《巴渝记忆重庆文脉——重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等书籍。他的家中,珍藏了20余本文物方面书籍,他从这些书中感受重庆厚重的历史文化。
王长青因热爱文博事业来渝工作。两年间,他已经深深爱上了这里,这座城市的人们开朗、热情、乐观、包容,让他觉得像在家乡一样亲切。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的眼中含着笑意,“同事们在工作、生活上都很照顾我,我觉得很温暖。”
新年新愿景。王长青说,牛年他希望到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等重庆富有特色的博物馆和九龙坡区冬笋坝遗址等重要文物出土地参观学习,在行走中感受这座城市绵延不绝的文脉。他还要提升讲解技巧,有朝一日在博物馆中给家人分享他所热爱的巴渝文化,让家人看到自己的进步。“做一名文化的传播者,我感到很自豪。”他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陈国栋张亦筑杨骏龙丹梅陈钧杨永芹张莎赵迎昭刘一叶通讯员邓豪实习生程茵芷蒋起源
编辑:王君
校对:柏云辉
审核:卢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