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重庆主城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宝贵的植物种基因库。从年到年,这片有重庆市主城区“绿肺”之称的保护区多次因为违法违规建筑等问题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联合部署的“绿盾”行动点名,年6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启动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时隔一年半,整治工作成效如何?近日,记者前往缙云山保护区进行了实地探访。
违法违规建设蚕食林地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经后人考证,唐代诗人李商隐这首《夜雨寄北》中的“巴山”就是缙云山,“秋池”指的就是位于缙云山的黛湖。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和北碚区,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和物种基因库,有国家级保护珍稀动植物60余种。保护区内的黛湖里生长着多种藻类,被称为“藻类基因库”。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下就是重庆城区,外围则是缙云山风景名胜区,这样的“三区叠加”在我国特大城市甚为少见,也让缙云山成为重庆市民休闲旅游之地。因为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缙云山的农家乐一度粗放发展,私搭乱建蚕食了不少林地。
年,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重庆。督察组反馈情况时就指出“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内存在违规建设”;年和年的“绿盾行动”专项监督检查,也都曾先后指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违规建设、蚕食林地等突出问题。
年4月,生态环境部遥感监测发现,缙云山保护区共有旅游设施、工矿用地等人类活动区域多处,且年以来还新增16处,扩大规模76处,侵占破坏生态问题十分突出。
年6月中央领导同志对此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地方汲取教训,认真整改。
年9月,生态环境部就侵占破坏自然保护区问题约谈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重庆沙坪坝区、北碚区和重庆市林业局的负责人都在被约谈之列。
处认定违建已累计拆除8万余平方米
“缙云山基本上是城市里的自然保护区,稍微放松点,人就进去了。”中央环保督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长根表示。
以黛湖周边为例,从上世纪90年代起,云登酒店、金湖湾度假村、大罕宫酒店等环湖而建,这些酒店都存在着少批多建、违规扩建等问题。其中云登酒店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有近平方米都是违建。重庆市北碚区委办公室副主任吕玉春表示,这些酒店将黛湖团团围住,从黛湖取水、向黛湖排污,不仅影响了水质,还使水位下降了50厘米左右。
(重庆市林业局供图)
12月初,在缙云山黛湖畔,北青报记者看到施工人员正在为裸土复绿,移栽树木,四周的酒店也都已拆除完毕。
在沙坪坝区青木关镇的缙云山保护区内,曾经有一处九滨马术俱乐部的养马场。年,马术公司在这里流转了附近村民的林地,却将树木砍掉搭建了彩钢棚,改建为俱乐部,从事马匹繁殖、马术培训、赛事、表演等经济产业,占用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林地平方米,违法违规建筑平方米。年3月,这处马场被“绿盾”行动发现,立即采取措施叫停。
沙坪坝区青木关镇镇长张玉林介绍,年8月马场违法建构筑物已全部拆除,马匹全部转移,实现覆土复绿,“复绿所种植的树木也是根据周围生物特性来选择的,主要有黄桷树、麻柳树、桂花树、水杉、樱花等,避免了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据重庆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目前,缙云山保护区内宗中央环保督察指出、新华社内参反映、自然资源部交办、绿盾行动查出问题,已完成整改宗,整改完成率96.8%。各级各方面认定的宗违法违规建筑已全部启动整改,累计完成整改宗,正在推进整改21宗,累计拆违8万多平方米。
探索生态搬迁原住民下山生活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地处重庆主城区,跨北碚区、沙坪坝区、璧山区三个行政区,总面积为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公顷,缓冲区面积为公顷,实验区面积为公顷。根据政府部门的统计,缙云山保护区内户籍人口近人,其中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祖祖辈辈生活于此的原住民有多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核心区和缓冲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有非常严格的管控,这让部分原住民生活受到一定限制,而原住民也给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带来了困扰。“缙云山没有一处大规模房地产开发,也没有矿山开发,主体的矛盾是原住居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重庆市林业局负责人表示。
先有原住民,后有保护区,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年2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缙云山保护区实施生态搬迁试点的指导意见》,先行启动对缙云山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原住居民实施生态搬迁试点。
村民雷在金原本位于保护区内老屋已拆除。
55岁的李星华就是缙云山保护区原住民的后代,他居住在缙云山后山大屋基,走到离家最近的公交站也要两个小时。年,李星华对自己的老屋进行了重建,被批准建筑面积不到平方米,他却通过增高楼层等方式建设了多平方米,成为北碚区澄江镇缙云村最大的违法建筑。
原本,李星华是看中了缙云山旅游业的发展,改建老屋也是动了开办农家乐的心思。被认定为违建的时候,他的房子还在装修,都没有来得及做生意。“开始也不愿意,后来理解了政策,还是保护环境最重要。”李星华告诉北青报记者,现在他搬到了山下的女儿家,不仅交通更为便利,他还从缙云山的“破坏者”变成了“保护者”。
早年间,李星华以种植中药药材为生,后来收入主要来自种田地和吃低保,和老伴儿两人一年的收入在1万元左右。得益于生态移民政策,李星华一家六口在房屋被拆后获得了万元的补偿,现在他被聘为缙云山护林员,每天开车上山,早上6点40分准时开始巡山,天黑下山,一个月可以拿到元工资。
目前,北碚区已签订协议户、人,分别占总户数的97.6%、总人数的98%;沙坪坝区已签订协议户、人,分别占总户数的%、总人数的%;璧山区已启动相关工作。
78名党员干部被问责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内的违建并非一日建成,多数也并非近两年才出现,为何年6月才开始大规模整治?
“缙云山的问题,我们之前也一直在整改,但过去我们决心下的不够,思想认识不高。”重庆市林业局的负责人向北青报记者坦言。青木关镇镇长张玉林也表示,九滨马术俱乐部的养马场能存在7年之久,与当地政府对生态环境重要性认识不够有关。
在问题整治过程中,重庆市已对78名党员干部和4个单位依法进行了严肃监督执纪问责。其中,青木关镇镇政府的10名责任人包括镇长张玉林本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
既有问题已解决,如何防止复发?
重庆市林业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缙云山的综合整治将实行多规合一,由缙云山管理局进行准入审批,以可以解决多头管理带来的监管不到位问题。目前,《缙云山保护区总体规划(-年)(送审稿)》已报重庆市政府审议,相关规划将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依法科学发展休闲度假、温泉康养等生态产业,探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整合原住居民空置房屋,推进农家乐提档升级,将缙云山打造成度假公园。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12月19日,北碚区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签署缙云山片区综合整治开发合作协议,为缙云山的生态修复整治和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定制方案,政企合作共同提升缙云山生态环境品质。
来源:北京青年报图文:董鑫
新闻背景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从年年底开始试点,到年实现了所有省份的全覆盖,年对20个省份的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工作作风实现重大转变,推动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大约15万个,起到了“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效果。
从年开始,将开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前三年是例行督察,第四年是“回头看”。年7月,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正式启动,8个督察组陆续进驻上海、福建、海南、重庆、甘肃、青海等6个省(市)和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两家中央企业,开展新一轮的例行督察。
编辑:张伟
督察整改看成效(15)|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回头看”的练江样本(中新社)
督察整改看成效(14)|拆除违建、生态移民,重庆缙云山综合治理见成效(环球时报)
督察整改看成效(13)|为了练江水清如白练(人民日报)
督察整改看成效(12)|“痛点”变“亮点”马鞍山“变身”记(人民政协报)
督察整改看成效(11)|这个国家级保护区实现生态环境与民生福祉双赢(每日经济新闻)
督察整改看成效(10)|从“光说不练”到“真抓实干”——广东练江污染治理追踪(新华社)
督察整改看成效(9)|新华社:练江治污,练的是决心和行动!
督察整改看成效(8)|破解“临江不见江”困局马鞍山还最美江景(人民网)
督察整改看成效(7)|痛下决心修复多管齐下治理练江日渐入佳境(人民日报)
督察整改看成效(6)|马鞍山全面整治长江岸线还江于民(央视经济信息联播)
督察整改看成效(5)|福州治水记九龙治水转向统一作战(21世纪经济报道)
督察整改看成效(4)|广东练江水一年大变样长效机制来保障(央视朝闻天下)
督察整改看成效(3)|总书记批示、多位部长现场督导重庆如何破解缙云山环保难题?(封面新闻)
督察整改看成效(2)|重庆缙云山:违建拆除复绿明显如何保障民生做到生态美百姓富成新课题(央广网)
督察整改看成效(1)|亿投资补历史欠账汕头印染产业集聚竞争力提升(第一财经)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启动在即,一组数字带您回望首轮督察这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