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重庆日报」
9月23日召开的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加快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是经济运行的血脉,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如何着眼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打造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10月13日,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市交通局、市住房城乡建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就此进行详细解读。
中心城区:“6桥6隧”和快速通道建设提速
重庆是山水城市,强化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的交通往来,打通跨江通道和穿山瓶颈至关重要,修桥和修隧道成为城市建设的重头戏。
上月底,随着礼嘉嘉陵江大桥、蔡家嘉陵江大桥、水土嘉陵江大桥、土主隧道项目通车,中心城区累计建成“33桥20隧”,城市路网结构体系日益完善,基本形成“5横6纵1环3联络”的快速路网结构。
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打通过江通道和穿山瓶颈,促进主城都市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中心城区正加快完善“8横7纵1环多联络”快速路网络化水平,积极推进白居寺长江大桥、郭家沱大桥、李家沱复线桥、马鞍石复线桥、黄桷坪长江大桥等6座跨江大桥以及龙兴隧道、新燕尾山隧道、金凤隧道、陶家隧道、科学城隧道等6座特长穿山隧道建设。
其中,连接九龙坡区和璧山区的金凤隧道,不仅是中心城区路网体系中的“东西向大通道”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心城区西部骨架路网中的结构性大通道,对完善中心城区西部路网、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金凤隧道项目起于璧山区黛山大道,止于九龙坡区高新大道,主线全长约6.1公里,年建成后,将把璧山高新区与重庆高新区西区连接起来,进一步拉近主城新区与中心城区间的距离。
除了加快桥梁、隧道建设外,我市正按照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发展战略规划,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实现中心城区与主城新区城市道路的互联互通、一体化融合发展。
今年,市住房城乡建委将全速推进渝黔高速复线连接道(内环至绕城高速段)以及两江新区-长寿区快速通道建设,提速推动两江新区-涪陵区、中心城区-永川-荣昌、中心城区-綦江-万盛等快速通道前期研究。
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
加快推进13条轨道交通项目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域)铁路、城市轨道“四网融合”,全力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截至目前,主城都市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公里,在建线路共13条、公里,在建规模达历史之最。“十四五”时期,我市将轨道交通发展将立足“+”、谋划“+”公里。
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力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区”,加快构建“一日生活圈”,我市将加快推进在建轨道交通项目,加快推动已获批轨道交通第四期项目开工建设。同时,做好轨道交通第四期项目剩余的6号线东延、7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15号线二期及27号线开工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近两年全部开工建设。
不仅如此,我市将建设多条主城新区城轨快线,进一步完善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并充分利用铁路富裕能力开行公交化列车。
到年,全面建成“轨道上的都市区”,实现主城都市区“1日生活圈”、“1小时通勤圈”,形成主城都市区“一张网、多模式、全覆盖”的轨道交通体系。其中中心城区将以高频次大运量轨道交通为主,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比例不低于65%。机场、火车站等7个客运枢纽均接入3条以上轨道线路。
借助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长寿、江津、璧山、南川将实现与中心城区重要枢纽及节点,与周边城市30分钟通达,率先融入中心城区。
借助高速铁路、市域(郊)铁路、干线货运等网络,涪陵、合川、永川、綦江—万盛将实现与中心城区重要枢纽及节点45分钟通达,与周边城市30分钟互联互通,物流30分钟覆盖周边各类园区。借助高速铁路、市域(郊)铁路,大足、铜梁、潼南和荣昌将实现与中心城区重要枢纽及节点1小时通达,与周边城市30分钟互联互通。
五个方面重点发力
打造“1小时通勤圈”和“快速货运圈”
交通运输是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也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聚焦互联互通、统筹推进铁公水空等建设,加快完善对外交通大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加快推进,主城都市区交通同城化加快进程,全力助推主城都市区高质量发展。
未来,重庆将以《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为引领,全力打造“1小时通勤圈”和“快速货运圈”,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以进一步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
推动主城都市区与市外境外互联互通。我市将持续实施高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按照“五年全开工、十年全开通”目标,全力建设“米”字型高铁网,加快建设渝昆、渝湘、成渝中线、渝万高铁等项目建设。年内启动建设渝西高铁,积极推进渝宜、兰渝、渝贵等高铁前期工作。推进沿江货运铁路研究,开工重庆新机场,加快建设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整治长江朝天门至涪陵段4.5米水深航道。
推动主城都市区内部各区互联互通。我市将积极推进中心城区至江津、铜梁、永川(荣昌)等市域(郊)铁路规划研究与建设;实施渝遂、渝武、渝黔等射线高速公路扩能改造,以及成渝高速公路加宽;建设合川至璧山至江津、永川至璧山等毗邻地区高速公路,提档升级毗邻地区干线公路。
推动主城都市区与“两群”间互联互通。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间,将加快形成渝万高铁、渝万城际“双通道”格局;在渝宜、沿江两条条高速通道基础上,力争再建1条新通道。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间,将建成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推动渝湘高铁黔江至吉首段前期工作,实现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高铁“零突破”,并加快建成渝湘高速公路复线。
积极推动主城都市区内枢纽间一体衔接。我市将高标准建设中心城区枢纽港城市功能新名片,完善果园港等货运枢纽功能,建设重庆东站等客运枢纽,高水平建设主城新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涪陵、永川、合川、綦江-万盛4个区域性枢纽和大足、荣昌、铜梁、潼南等8个一般性枢纽。
积极推动运输服务均等共享。我市将增开定制列车,增加干线列车停站次数,拓展开行公交化列车,促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融合发展;优先实施长寿、江津、南川和璧山区公共交通一体化,扩大城际公交、同城公交覆盖范围,推动货物运输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