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封城在家的契机,我终于把这篇已拖欠多年的史料完结。由于原书已转让给林兄,我手里亦无资料备份,故这篇的面世,完全有赖林兄提供的支持。关于战干一团的情况,上篇已有简单介绍,这里不再赘述,具体可参见:年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第一团第一期学生第一总队同学录(上)
静思斋整理
上篇所列名录为战干一团第一总队1-16中队同学的名录,本篇分为直属大队、独立军事大队、选送中央军校同学三个部分。战干团与黄埔之间本有渊源,简单来说,即战干团出身的同学虽非正式黄埔生,但可根据毕业时间比叙黄埔期别(比如前面1-16中队)。而在这次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熟悉的名字,毫无疑问,这部分名录与黄埔的关联更为直接。
先从最直观的“选送中央军校同学”来说,这部分共有人,他们的名字大多见于黄埔本校16期2总队(在四川铜梁)同学录中,是该总队第三大队的主要组成部分,或者也可以说,16期2总队第三大队就是以战干一团选送的这批同学编成的。
在直属大队中,我看到了我认识的一位老先生的名字——刘丕业。刘老现居甘肃,前数年我曾联系过他并寄赠了一份同学录,惜路途较远,当时孩子幼小,未能亲往拜会,如果刘老还健在,今年已是岁了。刘老写过不少回忆文章,正好对这段历史有介绍,我也很容易的就了解了这直属大队的由来。原来,抗战爆发后,刘老即参加了鲁西乡村建设抗日支队(在菏泽,应该是梁漱溟先生发起的),后来该支队到河南镇平与南阳的乡村建设抗日支队合并,嗣后又开到武汉,改编为战干一团直属大队。刘老战干团毕业后回到山东参加敌后工作,年军校在山东招生,为了系统接受军事训练,又考入了七分校16期15总队,我就是通过七分校16期15总队同学录认识他的。
最后说说独立军事大队。在战干一团中有政治和军事的分科(或许后期的还有其他),政治科的(即上篇所述1-16中队)毕业后直接分配工作,学军事的还需更长期的训练。据去台战干一团同学编纂的《怒潮澎湃集》中所述,战干一团一、二、三期(总队号即期别)的独立军事大队最终叙为黄埔二分校16期19总队。
著名抗战老兵尤广才即出身于战干一团三期→二分校16期19总队,在他的回忆文章里对这段经历有较详细的叙述,从中可知当时独立军事大队的训练地点在四川綦江三角镇,并没有到湖南武冈。但在这里有一点区别,即尤老是战干一团三期,时间上稍晚于下面名录中的这些战干一团一期同学,而据林兄祖父(一期同学)的回忆,当时是去了武冈受训的。由此可见一二三期的独立军事大队虽然最终都归并为二分校16期19总队,但具体的情况还是有所不同的。
以上是我目前所知关于战干一团的些许历史,前几年我曾打算更深入的研究一下,后来工作太多,而我又疏懒,这个想法不幸烂尾。在这这里就算做个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从中对战干团与黄埔之间的联系有了更多的一点认识,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发现吧。
最后就是老套话了。由于本团属于短期训练性质,涉及的人又奇多,仓促之间同学录自然难以编排完美,更没有条件刊印照片,名录中所有人均无照片收录,但部分同学的照片或可从其他黄埔同学录中查到。(快速检索方法:复制链接在电脑端打开本页面,按ctrl+F,弹出框后输入要查的名字即可)。另,明日我将再编排本总队官佐名录部分。
以下名录由静思斋——于岳整理,敬请遵守网络文明及个人劳动成果,未经本人许可,谢绝以任何形式抄袭、转载、引用。如需在公开出版物中使用,需事先征得本人同意,并注明出处。违者必究,情况严重的,将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本人唯一联系方式:yuhui
vip.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