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面积”要废除了?住建部首次明确表示:以后买房按套内面积算!
废除“公摊面积”,房价会否上涨?房屋品质会否受影响?开发商会否加紧出货?整个楼市将如何走向?执行了17年以“套内面积”交易的重庆是否真的做得完美?
1“公摊面积”即将消失?住建部多方征求意见
2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城乡给水工程项目规范等38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年3月15日。
《住宅项目规范》除了提出,城镇新建住宅全装修交付,对房屋验收交付给出了详细的标准。
同时,《住宅规范》第二部分2.4.6条指出:“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意味着“公摊面积”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2公摊面积对得房率的影响有多大?
公摊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公摊面积越大,得房率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许多人入住新房后会发现使用面积比产证面积少了一大截:房子怎么缩水了?是黑心开发商偷工减料吗?
这种现象背后是就是公摊面积和得房率在作怪。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国一般依据建筑面积计算房屋价格,购买相同建筑面积的房屋,得房率越高,实际使用面积越大,比较合算。因此同等条件下,一般应该挑选得房率高和公摊面积少的房屋。
注意:公摊面积过高虽然会影响住宅面积,甚至会花更多的钱购房,但是公摊面积过低,也意味着配套公共设施的规模缩减,因此也将影响居住品质。比如香港的建筑,一梯十几户、过道又特别窄,未必舒服。
3公摊面积到底侵害了业主哪些利益?
1、公摊面积不透明,水分太多
“建筑面积”售房,实际上是以套内建筑面积与分摊公用建筑面积之和作为交易面积,按建筑面积计算房价。由于“公摊面积”的存在,使售房面积复杂化、专业化,非房产测绘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弄清“公摊面积”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购房者不能直观了解自己究竟购买了多大的房屋。只大概知道这些公摊面积分摊到电梯井、楼梯间、公共门厅、值班警卫室、公用墙体等,或许根本不需要分摊那么多面积,因为实际测量不现实,所以,全凭开发商一张嘴。
当然,开发商在这方面也是获利丰厚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2、重复公摊,业主重复买单
一些小区存把消防应急场所算作公摊面积,但在实际测量时,开发商又把这些场所划作车位,事实上,开发商这样就会将公摊部位重复卖钱,业主重复买单。不仅如此,业主如果买此类车位,一般也不可能有产权,仅只有使用权。
3、额外支出诸多费用
现行规则下,我们支出的物业费、取暖费、税费等大都是按照房产证上登记含有公摊的面积来缴纳,比如说走道、走廊、地下室等公摊区域均收取了取暖费、物业费,这些地方凭什么还要缴费?
4公摊面积取消在即,几家欢喜几家愁
1、部分开发商该慌了
对于此次住建部拟出的规定,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是否套内计价,对购房者实际购房成本基本无影响,主要影响的是部分打着政策擦边球卖低得房率房子的开发商。
2、会否引起房价上涨?专家:对购房成本基本无影响
而对购房者而言,物业费等因为建筑面积衍生的收费有可能降低。
业内专家表示,公摊面积并不是越小越好,不计入面积价格,意味着开发商同样可以提高套内单价。另外,如果开发商过度挤压公摊,会导致社区品质下调,包括楼道、会所、大堂等公共面积缩水。
其实在16年前,就已经有套内面积计价是否带来房价上涨的传言。当时国土部门负责人还特意解释,采用套内建筑面积计价,表面上看房价上涨了,但由于计价面积的减少,购房人实际负担的总房价款并不会发生改变。
3、省钱之下,房产税可能越来越近
从公摊面积加套内建筑面积的计算方式到套内使用面积的计算方式转变,可能为之后房地产税的征收创造条件。未来即使开征房产税,去掉公摊面积按套内面积征收,可以减少征收阻力,让大家消费得明明白白。
不仅如此,其他交易税费也可能因此而减少,比如在二手房交易过程中,几笔很大的费用也都是含有公摊面积的,如果按套内面积交税,那么势必会省掉一笔不小的费用。
5曾被赞“房价最有良心的重庆”,为何以建筑面积交易现象仍存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房地产交易制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地房地产交易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甚至有观点认为“公摊面积”的概念就是源自香港。
实际上,早在年6月,重庆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重庆市城镇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要求:商品房现售和预售,以套内建筑面积作为计价依据,商品房买卖合同及商品房权证应当载明共用部位及设施。
该条例于当年8月1日施行,宣告重庆在全国率先强制施行商品房销售以“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政策,不按这一计价依据销售的开发商,将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商品房交易金额5%~10%的罚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内地,重庆是当时唯一强制实行以套内面积计价售楼的地方。
谈及重庆为何要做强制改革商品房计价方式的“先驱”?时任重庆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市场处处长曾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最大的目的在于让消费者明明白白购房,最大限度地减少房地产交易纠纷,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然而,纵观重庆楼市,巴南区、蔡家、西彭、陶家、白市驿、区县等地以建筑面积计算的楼盘不绝如缕,重庆二手房以建筑面积进行交易更是家常便饭。
为何施行如此困难?
1、用建筑面积计价确实有利于与全国进行比较和统计
据重庆当地业内人士介绍,目前,重庆主城区大多数新房销售是按套内面积计价,但合同上套内、建面都要计算。一位重庆地区房地产人士评论到:“实际操作中,很多楼盘都会把套内面积价格和建筑面积价格都写明,用建筑面积计价确实有利于与全国进行比较和统计。”
独立地产评论人李连源曾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套内面积到建筑面积,其参照主要看基数,国内其它城市基数是按照建筑面积设计的,相对于套内面积,统计数据会大些。重庆从套内转换建筑面积,一是与国内统一计价方式,二也与目前楼市趋稳的态势有关,三与统计要求有关。”
2、“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暗自标好了价格”
广东人说“发水”,意思是买两斤鱿鱼,一斤都是水。
八十年代香港进入了房地产热,首付一成就能上车,“发水楼”也开始成为主流。
所谓的“发水楼”,就是房屋面积严重注水,买房花了很多冤枉钱。市民叫苦不迭,房地产商却赚得盆满钵满。
对于开发商来说,按照建筑面积计价显然更有利。在售价完全一样的情况下,按“建筑面积”计费会比按“使用面积”显得每平米的售价更便宜。
虽然看起来公摊像是白送,其实开发商在卖楼时已经一并计算成为成本,业主根本没有占到一分钱的便宜,所谓“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暗自标好了价格”。
建筑面积的计算方式也波及到了装修行业。许多整装公司从最初便是按照房产证上的建筑面积计价的,因此现在的整装服务,也只好全部按照建筑面积收费,否则同样按平米计价,就会显得自己比别人更贵。
如今“公摊面积”退出楼市,房屋交易总价不变,但售房面积更明确、具体、直观。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重庆楼市又将如何演变呢?
且看后话。
往期精彩回顾
重庆的世界眼光,悦来生态城十大价值首度揭秘
如何抢占价值爆仓的西区新板块?看看这家开发商的谋略
成都东扩“兵临城下”,重庆第二机场落子璧山?疯狂渠道,花式促销,年楼市迎来艰难一年脑洞大开!原来知乎、高德、优酷还能这样玩!降薪!减员!重庆地产人才市场开年冷风吹SUCHEN
速晨传媒
加入我们,做最好的地产报道!
商务合作请联系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