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璧山县 > 璧山县旅游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看璧山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看璧山

发布时间:2020/9/5 12:04:49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年8月7日,市委书记陈敏尔在璧山调研时强调,要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树立“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理念,在构筑“绿色屏障”上下功夫。

  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对标对表中央顶层设计和市委决策部署,看优势、找差距,提出要充分发挥“迎客厅”的集聚功能,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区。

  如何推动城市规划建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促进城市品质提升,为市民创造舒心悦目的美好家园?

  为此,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迎客厅”是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场所。要突出生态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统筹抓好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两个基本面,加快建设绿色家园,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城市更加舒适 幸福更有温度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小城来做客。”已故《小城故事》歌曲词作者庄奴将这首歌的歌词赠与璧山,庄老曾说,璧山就是他心中的“小城”。

伴随着城市发展,生态宜居自然成为人们在城市中的人居理想。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重庆“西扩”第一站,璧山凭借地理区域规划发展和自然环境优势顺势而起,成为重庆不可多得的宜居后花园城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要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

近年来,璧山按照“园中建城、林中建城、景中建城、水中建城”的理念,统筹“山水、人文、城市、乡村”一体,推进大公园、大森林、大景区、大水系建设,建成了一座“有山有水有田园、有诗有景有远方”的生态宜居城市,城市面貌有了较大变化。然而在城市内部布局合理性、微循环能力、公共服务等方面,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要求,与城市发展和老百姓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有句话说,“择一城而终老”,描绘了一种宜居宜游、令人眷恋的城市生活。璧山不仅有“来了就是璧山人”的开放胸怀,更有“来了就想留下来”的城市品质。为此,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聚焦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提升生活品质、生态品质、人文品质为核心,更加体现包容性和人文关怀,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适、更和谐。

——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建好用好“城市三张网”,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安防等民生服务场景应用,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

——深入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建设沿道路、河流、高压线的生态绿道网络,精心打造缙云山、云雾山、茅莱山等生态廊道,改造提升城区公园,持续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将更多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着力把城市建设成为大公园、大景区、大森林、大水系。

——以“党建引领+”探索实践基层治理新路径,全面推开“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实现“小区的事不出小区”。

——持续完善公共服务,全覆盖推动小区配建养老托幼设施,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兴办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康养生态公园,引进高端专业医疗中心,医院、国际社区于一体的复合式生态休闲公园。

乡村百花齐放 田园更有诗意

  提及乡村,“好山好水好无聊”“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便是很多人的刻板印象,在大家眼里,如今的乡村离古人诗篇里描绘的乡村风情、田园诗画越来越远。

  近年来,璧山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都市花园”“四季果园”“绿色菜园”为特色,将全域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把每一个村当作一个小盆景来设计,实现了个行政村规划编制,开展了8个示范点、22条示范线的全域整治提升工程,以每月督查暗访、农村人居环境月调度、每季度美丽乡村考核评价为抓手,形成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局面,实现了美丽乡村百花齐放的“蝶变”。

  在拉近城市和农村距离的同时,璧山按照“一村一品”的打造要求,充分挖掘其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激发乡村产业动能,促进了城市和农村的联动,实现了城市品质“蝶变”与乡村振兴“质变”的同频共振,成为璧山坚持同城化发展的生动写照。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题中之义。作为“迎客厅”,要具备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功能。

  为此,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聚焦“乡村让人们更向往”,提出了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展现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新风貌。

  ——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着力把“两山论”落实在“两化路”上,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扩面,最大限度激活“人”“地”“钱”“自然风光”等资源要素,真正把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城乡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持续开展“党建引领、水价治理”,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让农民喝上放心水、平价水。

  ——围绕“医养健管游食”全产业链,培育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康养休闲、健康养老、国际体育赛事等产业,倾力打造大健康产业集聚区。

  ——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本底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康养旅游等业态,促进田园与乡居融合,建成适合不同人群的康养旅游旅居目的地。

记 者:曾清龙

编 辑:巫秋云

初 审:罗 君总值班:张永艳总编辑:张 伟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商务推广-推荐阅读◆嗨翻全场!"双晒”璧山专场区领导直播带货等你下单!◆贯彻落实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系列访谈之八:加快融城通道建设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助力璧山打造主城都市区“迎客厅”◆直播预告丨璧山区“‘抗疫助农’党员直播带货”活动走进来凤街道◆“双晒”璧山专场7月13日开启三条线路带你畅游主城都市区“迎客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shanzx.com/bsxly/603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