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璧山城区学校“1+5”项目合作之“课程体系”审定活动,在璧山区实验小学B区大会议室举行。此次“课程体系”审定活动是继首次培训后的又一次集中培训,主要就是落实对第一个项目的研究,即课程体系。参加会议的有:区教委副主任徐安茂,课改办朱丽华老师,巴蜀小学课程专家张超老师,城区5所学校的领导及老师代表和璧山区实验小学项目推广团队成员。本次活动内容通过领导引领、各校课程体系解读、互动点评、专家点评、规划展望等环节,把“1+5”项目落根实践,让6所学校抱成一团,互相启发,互相汲取建议,在课改的路上共行、聚力。领导引领区教委副主任徐安茂同志指出,现在课程改革工作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六所学校校长既是课改的组织者、领导者,也是参与者、实践者、总结者。徐主任以南川区课改为例,希望璧山区的所有教师,也要向他们一样,不等不靠,用智慧破解难题,创新工作思路,从地域角度构建课程体系。学校要分年级组,教研组,办公室层层开展培训,要团结所有教职工,实实在在推动课程改革。此次“1+5”项目带有辐射、实验的作用,6所学校教师要精诚团结,以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分校解读课程体系东关小学、北街小学、金剑小学、城北小学、文风小学五所学校校长结合自己学校的文化、特色,将凝聚了整个课程顶级建构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详细介绍。有学校历史文脉的梳理、有课程理念的高位思考、有课程架构、有凸显课程特色的途径和成果等。互动点评璧山实验小学作为“1+5”项目的牵头学校,实小项目推广团队在傅静校长的带领下,结合五校的办学理念,针对各校的课程体系设计进行诊断把脉,并提出忠恳建议。傅静校长指出,评价体系必须以国家政策为依据,以发达国家前沿信息为参考,以能操作为前提。6所学校应该在课程体系、评价体系上达成共识,才能共行、聚力。并对5所学校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提出文风小学在挖掘历史中提炼办学理念,挖掘路子好,能否沿着一条历史文脉来统领整个系统;城北小学能结合自己优势学科(科学)从而推广到科学教育特色,在课程结构与办学理念对接上需要加强;北街小学能否围绕“思源”为核心,进行课程体系的统整;东关小学“礼乐”课程是否能把礼和理、乐(yuè)和乐(lè)结合起来;金剑小学自我否定后的自我突破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底色课程条例清晰,在怎么落地实施方面还有思考。左萍副校长针对文风小学的乐学课程体系,特别强调课程理念应涵盖全面育人、育人方式与途径、课程资源建设等,使之更契合全国第八次课改理念。方案应删繁就简,进行整合,如:学生的宏观培养目标与品正学优目标进行整合。课程框架结构图侧重于基础学科,德育课程体现相对少。王荣勇副校长赞赏城北小学在课程设置上重基础、有特色、接地气。同时,还指出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学校教师水平、办学条件。学校可定位科技特色、足球、书法,作为拓展课程中的必修课并以各种各样的选修课程相辅佐。张兰部长认为,北街小学率先璧山区开设长短课,大胆实践,值得我们学习。课程体系方案设计全面细致,和谐准确。但在文字表述方面,如对快乐课程的解读忽略了学生,课程结构图标分类不够缜密。在方案最后应该增设课程成果预设。朱晓军部长指出,东关小学把立德树人放在课程设置首位,突出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但拓展课程具体时间落实在方案中应有所体现,课程设置表与课程内容要一一对应。巴蜀课程专家张超老师结合6所学校实际围绕“依法依规”、“核心”、“创建特色”作了发言。提出学校要结合国家、地方特色、学生特点制定课程规划;方案要具模式化、方向性、要不停的动态修改,具有可操作性;学校是独一无二的,课程规划要体现学校特色;课程需要课堂的实施,要创建课堂范式,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入格以后再做出格的事就要容易些;课程实施与学校理念相统一。课改办朱丽华老师提出要学方法,6所学校要学会编制课程改革方案的方法,再引领更多的学校;学投入,学习实验小学工作扎扎实实;课程是解决教什么,课堂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要走好第一步,确立好课程体系;设置课程目标要了解学生、教师的想法,要处理好评价和课程体系的关系。规划展望会议的最后,潘德梁副校长对“1+5“项目下阶段工作做了详尽的规划部署。各校将结合项目推广行事历,扎实有序的推进课程改革。想要登上高峰,就要迈开双脚!
区教委对课改给予厚望,我们已经携手在攀登的路上!
撰稿:盘岚
审稿:梁代君
美工:盘岚
赞赏
长按中科刘云涛影响力白癜风联合诊疗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bishanzx.com/bsxly/2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