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志愿者们为“百姓文化舞台”首演服务。
12月1日,志愿者们积极参加“做一日交警传一城文明”志愿服务活动。
……
近年来我区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触角,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从3月5日学雷锋日集中突击做好事,变成一年天做好事不间断。
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中医走基层”志愿服务11场,服务群众余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赶场天”志愿服务活动场,服务群众00余人次;开展“全国助残日”、“文明礼仪我带头·争做重庆好市民”、“国际禁毒日”、“全民健身日”等大型主题志愿服务15场,并承办市级“世界无烟日”志愿服务活动。
壮大队伍
汇聚志愿服务力量
我区依托志愿服务阵地,组建区级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加强对基层志愿服务工作的引导,从而形成上下联动推进“小城大爱有你有我”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的态势,集聚强大合力。
今年8月,我区协调相关行业领域主管部门,组建了教育、医疗卫生、法律、环保、文明交通、城市管理、巾帼、好体育人、文艺、科技、文明旅游、机关党员、文明礼仪、阳光助残、红十字会等15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招募专业志愿者近人。
除此之外,我区还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组建“小城大爱”志愿服务队,现已招募到96名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社会志愿者,免费服务公益活动。
志愿服务内容从传统的“扶危济困”拓展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方方面面,从“单一服务”转变为“集中服务”的志愿服务模式,能更加有效地帮助群众解决身边实际困难。
爱暖小城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璧山,在“小城大爱·有你有我”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的带动下,有一批民间志愿服务队伍自发成立并逐渐活跃,为我区志愿服务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将志愿服务活动从城市延伸到了场镇、村落。
三合镇“爱心茶园”志愿服务队,由大学生村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师、医生等68人组成,每月至少开展志愿服务2次以上,固定帮扶了3个建卡贫困学生、11名困境儿童、16名贫困妈妈、37户低保户和26户贫困家庭。
正兴镇曙光村,一群50后、60后、70后村民成为了志愿者,自发组建了“曙光村志愿服务队”,成为美化乡村环境的“生力军”。
大兴镇成立了“葡萄藤”志愿服务队、福禄镇成立了“长扁担”助耕助收志愿服务队。在城区,还活跃着“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杰杰熊”文艺志愿服务队、“璧山骑协”文明宣传志愿服务队等队伍,为居民们提供了服务和帮助。
如今,“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为璧山最友好而温暖的问候;“有时间就做志愿者”,这理念逐步植根于璧山市民心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各类接地气、正能量的志愿服务活动广泛融入民众的生活之中,正是这些甘于奉献、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使璧山这座小城处处洋溢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展现出一座现代化文明之城、大爱之城的魅力与风采。
附原文
“小城大爱有你有我”温暖一座城
——我区9万余志愿者开展系列活动纪略
在璧山,有9.3万余个“红马甲”,他们有着鲜明的标识和“色彩”,活跃在敬老院、学校、社区、医院,穿梭在街头巷尾、农村院坝。虽然年龄、职业、经历不同,但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冒着凛凛寒风在拥堵路口耐心疏导、为孤寡老人带去陪伴和温暖、为残障人士送去鼓舞和希望……他们用心帮助每一个人,用爱温暖这一座城。从最初的寥寥无几,发展到如今注册志愿服务团体个,注册志愿者9.3万余人,占辖区户籍人口比例约为15%。
“红马甲”已成璧山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这是对志愿服务发展的新要求、新期望。
今年以来,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坚持以服务民生、服务发展为根本,创设“小城大爱有你有我”志愿服务品牌,全面探索志愿服务科学模式,推动我区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阵地化运行,着力将小城璧山打造为大爱激荡的“志愿之城”。
打造品牌志愿服务成为常态
如今,我区市民已将参与志愿服务行动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爱心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的大树就会将爱的“枝叶”伸向哪里,每一次志愿服务的背后都是温暖与感动。
汗水浸湿了衣衫,灰尘沾满了双手……8月29日,来自15个行业的近名志愿者拿着扫帚、抹布、垃圾袋、小铲刀等工具,顶着烈日高温在城区打扫卫生死角、捡拾绿化带垃圾、清洁垃圾箱、清除“牛皮癣”,为市容市貌扮美洁颜。
“小朋友来这里,这里看得更清楚。”“请不要乱丢垃圾。”“厕所在这边,有需要如厕的走这里。”……11月25日,“百姓文化舞台”在秀湖公园首演雨来,志愿者们便现身每场演出,维持秩序,拾捡垃圾,并提供引导、咨询服务,帮助大家文明观演。
“阿姨,我来扶您过马路吧。”“您好,现在是红灯,路上车流量大,请等绿灯亮了再过马路…。”……12月1日,在“做一日交警传一城文明”志愿服务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有的站在路口对不文明过马路行为进行劝导,有的给过往行人发放宣传资料,有的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
……
这仅仅是我区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几个镜头。近年来我区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触角,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从3月5日学雷锋日集中突击做好事,变成一年天做好事不间断:每天,在城区交通要道斑马线处都有志愿者的身影,每逢周末节假日,在秀湖公园、观音塘湿地公园、东岳公园均有志愿者们贴心的服务......
如何让志愿服务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地运行?如何让全区志愿服务更好地服务民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打造出有璧山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着力在促进志愿服务品牌化、项目化等方面下功夫,让志愿服务成常态。
区文明办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区进一步整合、规范全区志愿服务活动,创新推出“小城大爱有你有我”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将全区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纳入该品牌下,集中力量在全市叫响璧山志愿服务品牌,有效解决志愿服务存在的各种问题。
“除了一些常规性、自发性的志愿服务活动,我们还紧紧围绕璧山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在‘小城大爱有你有我’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中,打造了一批区级志愿服务特色项目。”区文明办负责人说,今年以来,通过“璧山绿”、“城市美容师”、“为了你”、“中医走基层”、“志愿服务赶场天”、“璧山志愿服务季”等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推动了我区志愿服务常态化运行,也积极发挥了志愿服务对璧山经济社会建设的推动作用,取得良好成效。
具体而言,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的“璧山绿”,已开展活动17场,约有余志愿者参与活动;关爱环卫工、绿化工、路灯工等“城市美容师”的活动,已募集遮阳帽顶、毛巾近张,30名贫困环卫工获得中秋礼品。
对接精准扶贫工作的“为了你”扶贫济困志愿服务项目,已开展“健康六月·我参与”、“暖心七月·我奉献”、“助收八月·我出力”、“爱童九月·我辅助”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帮扶困难群众0余人。
今年以来,累计开展“中医走基层”志愿服务11场,服务群众余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赶场天”志愿服务活动场,服务群众00余人次;开展“全国助残日”、“文明礼仪我带头·争做重庆好市民”、“国际禁毒日”、“全民健身日”等大型主题志愿服务15场,并承办市级“世界无烟日”志愿服务活动。
壮大队伍汇聚志愿服务力量
志愿服务作为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城市文明得以长效持续的缩影。
那么,志愿服务活动如何更好地开展?由谁来提供服务?这也是不少地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所面临的难题。
据了解,我区依托志愿服务阵地,组建区级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加强对基层志愿服务工作的引导,从而形成上下联动推进“小城大爱有你有我”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的态势,集聚强大合力。
“志愿服务除了开展大众化、常规性的活动外,还需要一些具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参与,才能更好地服务百姓、服务发展。”据介绍,今年8月,我区协调相关行业领域主管部门,组建了教育、医疗卫生、法律、环保、文明交通、城市管理、巾帼、好体育人、文艺、科技、文明旅游、机关党员、文明礼仪、阳光助残、红十字会等15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招募专业志愿者近人。
在“璧山绿”生态文明、“全国科普日”宣传、“好体育人”、“中医走基层”等志愿服务活动中,有了这些专业志愿服务队伍的加入,为群众提供环保、消防、法律、医疗、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让志愿服务活动能更好地服务百姓。
“这些医生都是志愿者,他们免费为我体检身体,保障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在今年7月“中医走基层”志愿服务活动中,八塘镇村民胡光伦高兴地说。
除此之外,我区还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组建“小城大爱”志愿服务队,现已招募到96名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社会志愿者,免费服务公益活动。
52岁的金传俲是社会志愿者之一,他在年举家从贵州迁来璧山,一到璧山,他就被这里良好的生态和宜居的环境所吸引。“我当志愿者就是想和大家一起保护这种环境,为美丽的璧山做点贡献。”金传俲告诉记者。
成为志愿者后,金传俲成了名副其实的“爱管闲事的人”:路遇走失的老人,积极帮忙联系家人,帮助老人和亲人团聚;捡到钱包,积极联系失主主动归还;看到小朋友过马路,主动护送……
今年36岁的安徽人曹生华在上个月成为一名社会志愿者。她9年嫁到璧山,在砂之船奥特莱斯工作。“我是上一天班就休息一天,有大量空闲的时间,所以就在朋友的介绍下成为了志愿者。”曹生华说。
曹生华参与多次志愿服务活动,均有良好的表现。最近,曹生华主动参加了“冬日针爱”志愿服务活动,她觉得很有意义,“社会的温暖可以驱散寒冬。”
在我区,像金传俲、曹生华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志愿服务内容从传统的“扶危济困”拓展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方方面面,从“单一服务”转变为“集中服务”的志愿服务模式,能更加有效地帮助群众解决身边实际困难。
爱暖小城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众所周知,在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志愿服务活动普遍较为薄弱。
在我区,记者欣喜地发现,在“小城大爱有你有我”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的带动下,有一批民间志愿服务队伍自发成立并逐渐活跃,为我区志愿服务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将志愿服务活动从城市延伸到了场镇、村落。
在三合镇万亩标准茶叶基地中,有一片40亩左右的茶园与众不同。这片茶园的除草、施肥、浇水等农活,均由志愿者、贫困母亲、困境儿童一起完成。而这片茶园的收益用于长期帮扶贫困母亲和困境儿童,帮助他们生活、学习。
据了解,参与这片茶园管护的志愿者们正是“爱心茶园”志愿服务队,由大学生村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师、医生等68人组成。该志愿服务队负责人表示,自成立以来,这支队伍每月至少开展志愿服务2次以上,固定帮扶了3个建卡贫困学生、11名困境儿童、16名贫困妈妈、37户低保户和26户贫困家庭。
而在正兴镇曙光村,一群50后、60后、70后村民成为了志愿者,自发组建了“曙光村志愿服务队”,成为美化乡村环境的“生力军”。
“我们将志愿者队伍分为两组,分别对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水沟山坡的垃圾进行清理。”“曙光村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孙克淑说,志愿者们并不是清理几次就算了,而是将这项工作常态化,每天对村民集中居住地进行清理,每周对山坡、树林进行一次清除,时刻保证了村里的清洁卫生。
除此之外,大兴镇成立了“葡萄藤”志愿服务队、福禄镇成立了“长扁担”助耕助收志愿服务队,为村民们提供了技术、劳动上的帮助。在城区,还活跃着“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杰杰熊”文艺志愿服务队、“璧山骑协”文明宣传志愿服务队等队伍,为居民们提供了服务和帮助。
如今,“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为璧山最友好而温暖的问候;“有时间就做志愿者”,这理念逐步植根于璧山市民心中。
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中,我区深度推行志愿服务“互联网+”模式,引导辖区志愿服务组织利用“重庆志愿云”信息平台、 “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人人争做志愿者,同时让好人有好报。”詹勇说,我区不断健全志愿服务机制,建立嘉许激励制度,也让“红马甲”成为城市文明的符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各类接地气、正能量的志愿服务活动广泛融入民众的生活之中,正是这些甘于奉献、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使璧山这座小城处处洋溢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展现出一座现代化文明之城、大爱之城的魅力与风采。来源:璧山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