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提出打造集环境美、服务美、人文美于一体的“医院”。
并计划用三年时间,
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医院”建设,
有效促进全市医疗机构就医条件和医务人员工作环境改善,
医院品质,提升患者看病就医体验。
三年的努力和改进,医院如约而至,
一批批示范单位应运而生——
年15家、年15家、年......。
重庆“医院”连点成片,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
入秋以来,医院南桥寺院区的花园里桂花飘香。取完药后,朱永红喜欢陪着老伴儿在这里散散步。这是她近来养成的新习惯。
武江路立交、轨道环线相继建成通车后,医院重新修葺了环线出入口的花园,改进了人行步道,还补种乔灌木,更新指示标识,让原本因施工而远离市民的花园重新恢复了生机。
现在医院,就要先穿过这片花园。绿树掩映下,心情也随之放松了很多。
不仅是医院,重庆的许多市民发现,近年来,医院发生了诸多变化——
左右滑动 环境更美了,医院里更敞亮了,厕所卫生更好了,停车找车位更方便了;
就医条件更好了,服务更优质了,网上能挂号了,可以分时预约看病了,买药能送到家门口了;
医院标识更完善了,便民服务设施更健全了,医务人员工作生活环境提升了,执业获得感更强烈了,医院里文化墙多起来了……
年,顺应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提出打造集“环境美、服务美、人文美”于一体的“医院”,用3年时间,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医院”建设,促进全市医疗机构就医条件和医务人员工作环境改善,医院品质,提升患者看病就医体验。
经过3年努力,一批示范单位相继涌现,重庆“医院”串珠成链,转型升级,激发出澎湃力量。
这背后,是环境美、服务美、人文美“三大效应”正在逐渐释放。
第一大效应环境美:瞄准“颜值”,改出空间
到医院看病,心情很重要。停车难、入厕难、环境差,不仅影响患者就医心理感受,也影响疾病恢复。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首先就瞄准这些细节,医院从小处着手,医院环境美化。
而这些,也正是那些建医院,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以医院为例,作为拥有近80医院,各业务用房建筑风格杂乱,外墙瓷砖墙漆脱落,空调外机箱位参差不齐,不仅缺乏美感,还存在隐患。
对环境整改升级,在该院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医院”建设,为其提供了机会。
利用现有条件,该院对院区环境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先后启动红砖楼、放疗楼、门诊楼、综合楼、连接楼等楼栋的旧房装饰改造工作,外立面装饰一新。
同时,改造外科大楼地下楼层污水管网,地下污水直排能力提高90%以上,保障放疗、核医学科等地下机房安全;利用废弃地下人防建筑,为电力、电缆、给排水、信息通讯等管线提供可靠的地下通路。
仅用了7个月时间,医院面貌就焕然一新。不仅环境美了,空间也变得敞亮了不少,还新增了停车位。
不仅医院在积极行动,几年来,医院也聚焦“环境美”,将环境提升整治作为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专项行动计划。
“这个厕所不臭,还和母婴室是一起的,很方便。”近日,璧城街道刘晓琴女士带着新出生的医院看病,为该院的这一细节设置点赞。
医院院长郭进军表示,安静整洁的就医环境,安全舒适的休养氛围,不仅能给患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更有助于医院的形象。
为从硬件上解决厕所“臭”的问题,该院在醒目处张贴规范厕所标志,方便群众识别和寻找,对80%的病房设置独立洗手间。公共厕所中,设置全自动化感应水龙头、擦手纸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并安排专人看管、跟踪保洁,确保公共厕所干净卫生。
此外,在门诊、住院区等公共厕所区域还增设了无障碍设施、母婴室、儿童便器等,安装有扶手、紧急呼叫系统,着力为特殊群体提供便利。
年以来,医院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建设,医院实施业务用房改造和环境改造工程,患者就诊环境和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3年来,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突破万平方米,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增至35所,医院增至50家。
第二大效应服务美:“智慧”加持,能力提升
挂号难、排队难,一直以来都是很多患者共有的烦恼。如何畅通就医信息,让医疗服务提质增效,是摆在“医院”建设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 年7月以来,医院推出全新的挂号服务模式——非急诊号全预约挂号,以“互联网+”的方式,有效改善了患者所反映的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缴费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等现象。
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医院可通过支付宝、 在线预约挂号,只是重庆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满足患者就医需求的举措之一。
近年来,重庆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如今,“医院”遍地开花。患者动动指尖,挂号、缴费、查看报告就能完成。
目前,重庆已完成44家“医院”示范建设,医疗服务效率不断提升。
不仅是在线上,医院内部,也通过优化流程,调整路线等,聚焦“服务美”,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若你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细心留意过,你会发现,每到一处地方,就可以看到一个类似商场里的交通核。这是该院根据就诊出入人流和诊室匹配度,针对各功能版块设计的高效运营体系。
通过自动扶梯、电梯和楼梯串联,交通核从水平和垂直两个纬度建立起立体网格状的交通流程体系,直接连接诊室和候诊区,简化和缩短了患者的就医、就诊路线,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不仅如此,交通核还连通行政,全院医务工作者和病患均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转向其它功能区域,医院的调控和管理。
年以来,重庆各级医疗机构认真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健全预约诊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5项制度,创新多学科联合会诊、日间手术等5种诊疗模式,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改善。
3年来,医院5所、总数达到39所,医院全覆盖。
第三大效应人文美:充实“内涵”,精神焕发
有了“颜值”,“内涵”也不能缺位。
为医院精神内核,重庆卫生医院内涵建设、文化建设,不断深挖历史底蕴,发扬传统文化,医院职工的价值认同感,以患者和医务人员为中心,不断提升患者和医务人员满意度。
医院各个楼层,时不时地总能看到一些穿着黄白相间马甲的人们,他们或帮助患者挂号,或指引患者到对应科室,或帮助患者推轮椅、倒热水……他们是一支名为“予善”的志愿者队伍。
“‘予善’志愿者成立于年,‘予’字代表‘给予’和‘我’两个意思,‘善’字代表‘善良’与‘好心’,‘予善’也就有两个含义:一是我心本善,二是予人为善。”医院党委书记邓登慧介绍说,医院的院训“厚德精业·至善爱人”中的“至善”恰好吻合。
“只有拥有了好的工作环境,职工的积极性才能更高,医院也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医院院长郭进军说。近年来,医院在全域性优化医务工作环境上下足功夫,不仅设置了独立的医护办公和值班室,还建立了职工瑜伽室、篮球室等人文阵地,搭建天使合唱团、足球队等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医务人员生活工作品质,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医院为提升职工素养,坚持开展人文培训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我的医学与文学”“从医学人文视角反思医患关系”等专题讲座;实施职工分层分类培养办法,多举措鼓励和支持职工参加进修和学习深造,加强院内外培训学习,医院。
石柱县中益乡卫生院在新建院区之初,便修建完善绿化工程,把中医药文化融入到院内,在大厅左侧设置独立的中医馆,馆内设有中医科、针灸康复科、康复室、中药房、煎药室等。同时,医院周边环境,设置中药园,大力倡导“看中医、吃中药”“治未病”理念。
……医院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如今,重庆正建立常态化长效机制,从细节着手,从小处着力,持续推进医院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从“外在美”迈向“内涵美”,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不断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
▼大家都在看▼习近平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马晓伟一行赴宁夏指导疫情应对处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加强秋冬季疫情防控和做好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实录全文)疫苗“加强针”,何时全民开打?健康科普|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防护指南之一线市场监管人员篇来源:新华网重庆健康频道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