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比较薄弱的区县,怎么促进科技创新?科研团队无法同时兼顾创新、孵化、推广,还可能面临资金缺口等问题,怎么转化成果搞创业?重庆市璧山区探索以构建“双创生态社区”促成集成式创新创业,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已经成功孵化了10多个“研究院公司”。
全链条服务创新创业1月21日,璧山区璧城街道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内,10台千瓦的双枪直流充电桩一字排开。重庆平创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显平介绍,其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碳化硅智能充电桩,与同类产品相比体积更小,转换效率更高,工作温度范围更宽,还可延长使用寿命两年以上,相关技术已跻身国内先进行列。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于年6月在璧山成立后,重庆平创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这个双创生态社区的企业之一。为保证这家新创办的企业顺利起步,产业研究院派出服务团队,其中一人担任副总经理,负责平创公司前期的人才培训、制度建设等保障企业运行的基础建设。陈显平介绍,入驻产业研究院这个特殊的“双创生态社区”,让他们真正体验到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加速度”。1年来公司已申请了13项知识产权,订单额已超过万元。
据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董事长陈锦介绍,产业研究院通过价值链、利益链、科技链、金融链、人才链“五大链条”耦合,构建促进创新创业的“双创生态社区”。
图
中国网
完善“双创”生态加快成果转化年10月,重庆大学城(璧山)双创生态社区作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的“升级版”正式投用。这个总规划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集科研、孵化、展览、制造、生活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社区,为科研工作者、创新创业者提供了科技、人文、产业、自然等相互交融的发展空间。
璧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科研成果持有人经常会遇到没有设备做产品小试和中试的问题。一部分科研人员虽然自己完成了小试和中试,但也常常出现没有固化的研发文件、设计图样、制造工艺文件、安装调试文件和检验测试大纲等问题,缺乏建立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意识。双创生态社区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生态,构建帮助人才专注于科学研究的人才生态,聚合科技创新平台的研发生态,催生促进科技成果快速孵化落地的产业生态,形成从种子基金到产业引导基金全链条的金融生态。
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已按“筛选引入、论证评估、组建模拟公司、成立新企业、中试制造、产品推向市场”的流程调研论证了多个成果项目,成功孵化的1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处于光电芯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前沿,其中无线充电、智能电气、柔纳薄膜等6个项目的累计订单已超过1亿元。
重庆万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几款新产品,就曾经因为缺乏中试平台而无法上市,错失了发展的先机。董事长刘宝玉说,入驻璧山双创生态社区后,公司利用产业研究院的中试平台开展投产前试验,加速了产品迭代,目前已走出了困境。产业研究院通过专项补贴支持万泰公司开展技术攻关,在万泰公司取得光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等发明专利后,又以专项补贴的形式促进产业化转化。产业研究院还通过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帮助万泰公司实现了生产能耗和能源管理在线监测,大幅提升了万泰公司的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组建创新联盟促进区域协同创新为创新创业提供科研、孵化、推广、迭代全产品周期服务的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已经成为璧山集成式创新创业的“母体”。双创生态社区也逐步成为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的基地。
年3月,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与重庆大学共同组建重庆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筛选出31个科研团队首批入驻。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深度对接国内外3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与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签订了燃料电池项目合作协议,与重庆文理学院签订了纳米银柔性薄膜项目合作协议,还依托中科院多家院所成立了中科院知识产权与成果产业化创新中心。
完善的环境和全链条服务,增强了双创生态社区对科研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能力。年10月,由四川省和重庆市科技团体、行业学会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组成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在重庆大学城(璧山)双创生态社区成立。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联盟汇聚了智能制造、大数据分析、生物工程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余人,使双创生态社区成为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唱响科技“双城记”的重要基地。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张国圣李宏
│大家都爱读│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科技局挂牌
科技创新政策解读|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
集成电路产业重大主题专项申报|教你申报高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