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 重庆医科大学供图
(两会速递)全国政协委员黄爱龙:疫情防控应尽早走上“居家自测”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彭国威黄维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等多种方法得到广泛应用,一定程度遏制了病毒的扩散。”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在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言,在此基础上,应该尽早构建“以居家自测为主的大规模抗原快速检测+有针对性的小范围精准核酸检测”相结合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模式。
黄爱龙调研发现,目前核酸检医院等专业机构开展,需要专业人员操作,通常需要几小时左右才能获取结果,核酸检测价格高,耗时长,出结果慢。当一个地方出现确诊患者需要开展核酸检测筛查时,组织大规模排队检测,存在人员聚集交叉感染风险。
黄爱龙建议,要充分发挥现有核酸、抗原检测技术的各自特点和应用大数据技术优势。
“与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相比,抗原快速检测具备操作简便、快捷高效、适用广泛、成本低廉、安全可靠等诸多优势,可以极大减轻医护人员、医疗卫生机构负担。”黄爱龙介绍,抗原快速检测获取结果不超过30分钟,试剂成本约为核酸检测的20%,若组织有力,短时间内可以在各种会议、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中完成超大规模人群的筛查。
“年以来,全国已有部分地区开展了‘居家自测’的大规模抗原快速检测应急演练。”黄爱龙介绍,以重庆为例,重庆医科大学先后与重庆璧山区、高新区开展过演练,组织实施模式包括“成立工作组-宣传通知-人员培训-试剂发放-自行开展检测-后台结果确认-检测结果管理”等步骤。同时,通过联合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自主开发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人工智能识别